开办网吧的办事指南在网上哪能看到呢?
答:打开河南政务服务网选择“济源示范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可查询具体事项的办事指南。
开办网吧、娱乐场所与中小学校、幼儿园的距离有什么要求?
答:开办网吧、娱乐场所与中小学校、幼儿园的距离不得少于200米,具体距离测量方法按网吧与幼儿园两地之间的最近直线距离测定。
网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如何设立?
答:根据《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第八条规定,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应当采用企业的组织形式,并具备下列条件: 1.有企业的名称、住所、组织机构和章程; 2.有与其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资金; 3.有与其经营活动相适应并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条件的营业场所; 4.有健全、完善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 5.有固定的网络地址和与其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计算机等装置及附属设备; 6.有与其经营活动相适应并取得从业资格的安全管理人员、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 7.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事关每个人!一文读懂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历史沿革或者前世今生是怎样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制定于1989年,标志着传染病防控进入法治化轨道。此后分别于2004年、2013年进行了全面修订和部分修改。传染病防治法的制定实施,对有效防治传染病、保障人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疫情防控实践中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总结经验,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进一步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
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第一次修订
2013年6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修正
2025年4月30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二次修订
2.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修订的背景是什么?
在全球范围内,21世纪以来,新发传染病发现速度较20世纪显著提升,埃博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猴痘等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在国内层面,现有的防控体系在信息报送、部门协同、基层防控以及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医防协同等制度方面需全面提升防控效率;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为传染病防控带来新契机,数据共享、隐私保护等规范有待完善,以适应治理现代化的需求。
3.此次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主要修订特点有哪些?
主要特点包括:一是明确传染病防治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防范和化解公共卫生风险。二是总结疫情防控经验,完善传染病防治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围绕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短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完善制度。四是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公民权利保障。五是加强与有关法律规定的衔接,增强立法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形成制度合力。
4.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主要内容有哪些?什么时候开始施行?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包括总则,预防,监测、报告和预警,疫情控制,医疗救治,保障措施,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共九章、115条;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5.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如何对传染病目录进行动态调整?
一是明确传染病分类标准,把传染病对人体健康和社会的危害程度以及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作为分类原则,明确甲类、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的定义。二是根据实际情况,对有关病种作了调整,经过调整,列入传染病防治法的病种共40种,其中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7种,丙类传染病11种。三是完善传染病目录调整主体和程序,明确国务院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根据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及时提出调整各类传染病目录的建议。将调整甲类传染病目录的权限授予国务院,明确由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增强应对疫情的灵活性。
6.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在加强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的应对方面作了哪些规定?
一是将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纳入传染病的范围,明确本法所称传染病,分类甲类、乙类、丙类传染病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等其他传染病。二是明确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人民政府制定重点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应急预案。三是加强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监测,提高快速发现和及时甄别能力;明确新发传染病、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网络直报要求。四是明确发生新发传染病、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地方人民政府经评估认为确有必要的,可以预先采取本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7.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在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和报告制度方面有哪些规定?
一是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建立监测哨点,拓展症状监测范围,建立智慧化多点触发机制。完善传染病预警制度,建立疫情风险评估制度,明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向社会发布健康风险提示;需要发布预警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向社会发布预警。二是完善疫情报告制度,实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明确重点场所、检验检测机构等的报告责任。三是加强部门协同,建立疫情通报机制。
8.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在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方面作了哪些规定?
一是落实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部署,建立健全城乡一体、上下联动、功能完备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进一步明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提升专业能力。二是夯实基层公共卫生基础,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专门的科室或者指定人员负责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工作,明确相关职责任务。三是加强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持续提升传染病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的传染病监测、检验检测、诊断和救治、科学研究等能力和水平。明确国家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推进医疗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深度协作。四是加强传染病防治人才培养,明确国家加强传染病防治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传染病防治相关学科建设。
9.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要求如何处理好疫情防控与保障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
传染病疫情防控要兼顾保护公民个人权利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一方面要控制疫情扩散蔓延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另一方面也要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在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对保障公民权利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一是规定比例原则,明确采取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有多种措施可供选择的,应当选择有利于最大程度保护单位和个人合法权益,且对他人权益损害和生产生活影响较小的措施。二是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强调依法开展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保护个人隐私,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相关信息不得用于传染病防治以外的目的。三是拓宽救济渠道,明确单位和个人认为采取的相关传染病疫情防控措施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提出申诉。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畅通申诉渠道,完善处理程序,确保有关申诉及时处理。
10.为贯彻实施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需要抓紧开展哪些方面的工作?
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将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法律对制定有关配套规定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单位以及各地方要抓紧制定修改传染病防治法配套规定,进一步明确、细化法律有关要求。传染病防治工作关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与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要加强法律宣传和解读,让法律实施各相关方面和社会公众都了解、理解法律规定的内容,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推动法律全面有效实施,在法治轨道上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
查询退伍档案需要带什么证件?
答:本人携带有效身份证或者是退伍证即可。
项目申报具体流程是什么?
项目组织主体向所在地生态环境部门提出入库申请后,由省辖市生态环境部门对申报项目进行现场核实、材料审查,并出具初审意见,每季度未择优报送至省生态环境厅。每个省辖市每年申报数量原则上不超过3个。每个组织主体每年限申报1个,原则上同一组织主体已入库项目通过年度评估后,方可申报后续项目,且在建项目不得超过2个。省生态环境厅于10个工作日内对项目申报材料开展形式审查,不满足要求的予以退回。根据项目报送情况,省生态环境厅原则上每季度组织一次入库论证。
项目退库有几种情形?
答:有以下七种情形。1.项目入库之日起2年内未开工建设或超过实施方案约定建设期2年未完工的;2.自主申报调整方案但论证评估后认为是重大调整,且无法按照原方案实施的;3.项目存在涉及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省级生态环保督察等披露问题且未按要求整改到位的;4.实施评估结果为“原则通过”或“不通过”,且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的;5.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存在增加政府隐性债务情况,且无法完成整改的;6.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且无法快速、彻底整改,或因项目实施引发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的;7.项目组织主体自主申报要求退库的。
EOD项目实施主体组成形式和能力要求有哪些?
答:市场主体可单独或组织联合体作为EOD项目的实施主体,以联合体形式参与的,应成立EOD项目公司,确定股东协议、公司章程等。市场主体或其成立的EOD项目公司作为项目实施主体,须具备项目投资建设与运维经营能力,经营范围包括相关生态环境治理和产业经营内容。项目实施主体为负责项目建设运维一体化实施的企业,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不得仅为工程建设单位、财务投资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