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互动交流 > 在线访谈
锻造“母亲河”上的水上执法铁军
来源:济源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时间:2025-07-17 15:14

【导语】黄河济源段,蜿蜒75公里航道,既是宝贵的资源,也意味着沉甸甸的安全责任。如何守护这条“母亲河”的通航安全?济源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连续21年水上交通安全零责任事故。这背后有何秘诀?日前,记者专访了济源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负责人。

【正文】

记者:我们都知道,水上执法涉及面广、专业性强、责任重大。近年来济源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请您谈谈济源水上交通安全的基本情况和我们海事大队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负责人:济源市现有通航里程75公里,包含西霞院库区和小浪底库区,辖区内有3个营运码头(桐树岭码头、西霞院码头和孤山峡码头)。3家航运企业,200多名船员,营运船舶30余艘,总客位2000余个,全省5艘300客位大型船舶,济源辖区黄河三峡航运公司就有4艘。我们海事大队作为交通运输执法支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全市内河通航水域的水上交通安全执法工作。具体包括:船舶航行安全监管、水上交通秩序维护、水上违法行为查处等,还有水上应急救援以及防溺水宣传教育,这两项属于我们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容。根据《河南省水路交通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我们重点强化执法检查,保障水路交通安全畅通,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记者:我们了解到咱们辖区内船舶种类繁多,有渔船、自用船、游览船等,这些不同类型的船舶是由哪些部门分别管理的呢?

答:根据《河南省水路交通运输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和《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4.92.93.94条)规定,各类船舶的安全管理实行"分类管理、部门负责"的原则。

具体来说:

1、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通航水域运输船舶以及水路运输经营者和港口经营人的安全监督管理。这也是我们海事大队的主要执法范围。

2、未划定为通航水域的水库、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城市园林等范围内水域的船舶安全管理由相应的主管部门负责。

3、农业农村(渔政)主管部门负责渔业船舶的安全监督管理。

4、体育主管部门负责体育运动船艇的安全监督管理。

问:船舶具备什么条件才能航行?

答:根据相关规定,船舶具备下列条件,方可航行(一)经海事管理机构认可的船舶检验机构依法检验并持有合格的船舶检验证书;(二)经海事管理机构依法登记并持有船舶登记证书;(三)配备符合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船员;(四)配备必要的航行资料。

问:船员达到什么条件才能上岗?

答:船员经水上交通安全专业培训,其中客船和载运危险货物船舶的船员还应当经相应的特殊培训,并经海事管理机构考试合格,取得相应的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方可担任船员职务。严禁未取得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的船员上岗。船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

主持人:听说咱们近期正在开展"三无"船舶专项整治行动,能否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答:是的。打击"三无"船舶(无船名船号、无船舶证书、无船籍港)一直是我们执法工作的重中之重。这类船舶安全隐患极大,极易引发水上交通事故。

主持人:这些"三无"船舶主要存在哪些安全隐患?

答:从我们查处的情况看,"三无"船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船体状况差,很多是私自建造改装,适航性无法保证;

2. 船员未经培训,缺乏基本航行知识和应急能力;

3. 未配备必要的救生消防设备;

4. 经常违规载客、超载运输,极易发生翻沉事故。

主持人:对查获的"三无"船舶会如何处理?

队长:根据《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六十四条规定,"三无"船舶擅自航行或者作业的,我们将责令停止航行或作业;拒不停止的,暂扣船舶,情节严重的,予以没收。去年我们就发现一艘“三无”船舶,竟然在载客运营!我们严格按照程序,依法对该船予以没收,移交财政拍卖处理。

在此也呼吁广大群众:为了自身安全,切勿乘坐"三无"船舶,发现相关线索可拨打12328交通服务热线举报。

记者:从“基础夯实”到“水面安宁”,中间必然是强有力的监管。济源水域情况复杂,涉及多个管理部门,我们怎么做到有效监管、无缝覆盖呢?

负责人:确实,单打独斗肯定不行,我们打的是“组合拳”。对内,我们和承担事务性工作的港航服务中心建立了定期的联席会议制度,大家坐到一起协调解决问题,业务数据随时查、信息互通共享、问题线索即时抄告、处罚决定同步流转,内部运转很顺畅。对外,联合协同是常态。我们和小浪底库区管理中心、小浪底公安、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还有沿黄的属地政府,都建立了常态化协作机制。监管手段上坚持“双随机一公开”,重大活动、复杂问题就多部门联合执法、联合督办。这样下来,基本实现了水上执法和日常监管的无缝衔接、全程覆盖。

记者:你刚才说还有沿黄属地政府,他们有什么职责?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和《河南省水路交通运输管理办法》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内河交通安全管理履行下列职责:(一)建立健全行政村和船主的船舶安全责任制;(二)集会、节假日期间,组织有关人员协助维持水上安全生产秩序;(三)落实渡口船舶、船员、旅客定额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四)落实船舶水路交通安全管理专门人员;(五)督促船舶所有人、经营人和船员遵守内河交通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记者:那我们安全执法具体是如何落实的?有没有一些特别有效的方法?

队长水上安全执法检查始终是我们的“头等大事”,结合工作实际,我们总结经验,形成了“八六四工作法”。

八,就是“八不准”:执法人员每天对辖区船舶基础状况、装载状态、航行动态等情况开展常态化巡查和督导检查,监督航运企业坚持“八不准”出航制度。—— 安全检查不合格的船舶不准出航;超员超载的船舶不准出航;船员配备不足的船舶不准出航;未办理登记的船舶不准出航;非驾驶员驾驶或船舶船员证书不全的不准出航;恶劣天气不准出航;酒后不准驾驶出航;不准夜航,给船舶出航立下八条“铁规矩”,谁碰红线就严厉打击谁;

六,就是“六查”,查安全管理体系、规章制度、责任落实、现场情况、潜在隐患和整改效果的方式,重点对辖区航运企业和参运船舶的安全责任落实情况、应急救援措施、船舶证书、船舶消防救生设备、安全员履职情况等进行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船舶适航、船员适任;

四,“四个紧盯”—— 紧盯重点时段(比如汛期、节假日)、重点水域(比如渡口、易发事故区)、重点船舶(比如客运船、危险品船)、重点部位(比如船舶关键设备、船员操作)。去年我们发出了50多次行政指导预警,发布了100多次航行警告和极端天气提示。扎实的工作带来了看得见的效果:2024年库区客船安全运营6742艘次,平安运送旅客30.8万多人次。

记者:在严格执法的同时,我们又如何做好服务,为沿黄群众和企业保驾护航?

负责人:执法为民、服务发展是我们的宗旨。我们服务的对象,涉及沿黄两大库区4个乡镇、3家航运企业、30余艘营运客船,以及200多名船员。执法中我们努力转变理念,推进服务型执法。“谁执法谁普法”是硬要求,我们积极开展“水上交通安全普法‘六进’活动”:

进学校:给孩子们带去“兰舟行”主题活动,通过知识课件、趣味动画和互动答题等形式,向师生讲解溺水危害和防溺水措施。

进企业、机关、乡村:结合“典型事故案例双进”,用我们身边血的教训,以案说法、警钟长鸣。

进渔港、码头:面对面给渔民、船员、沿岸群众讲解《黄河保护法》《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船舶检验条例》这些跟他们息息相关的法律。

去年累计普法受众人数超过了3000人次,支队还获评了示范区的 “七五普法先进集体”。

主持人:这些宣传活动效果如何?孩子们的反响怎样?

队长:从反馈来看效果非常好。孩子们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掌握了水上交通安全等基本常识。我们还设计了互动环节,比如如何正确穿戴救生衣、意外落水怎么办、同伴落水怎么办、防溺水六不准等等,学生们参与热情很高。老师们反映,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比单纯说教更有效,学生们的安全意识明显提升。

主持人:除了进校园,咱们还采取了哪些防溺水措施?

队长:我们建立了"四位一体"的防溺水工作机制:

1. 巡查预警:增加重点水域巡查频次,及时劝离涉水群众;

2. 设施完善:要求责任单位在危险水域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加固防护栏杆;

3. 装备保障:为一线人员配备救生衣、救生圈、绳索等救援装备;

4. 宣传教育:通过发放宣传单、悬挂横幅等形式,提醒群众远离危险水域。

特别提醒广大市民朋友:夏季戏水务必选择正规游泳场所,未成年人要在家长陪同下活动,切勿在航道、码头等水域游泳嬉戏。

问:服务企业方面,如何做的?

负责人:服务不仅体现在宣传上,更在关键时刻的守护。今年五一、端午节期间,围绕“平安、便捷、温馨”目标,我们投入全部力量,保障船舶安全出航1千多艘次,运送旅客6万2千多人,老百姓安全出行,就是我们最大的欣慰。服务经济发展同样重要。我们在工作中非常注重优化营商环境,特别是配合推进交旅融合,全天候驻港巡查,帮助航运企业查找制度漏洞、化解风险隐患,努力为大家创造一个安心、舒心的发展环境。沿黄群众的赞誉和游客的满意,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好肯定。

记者:水上应急救援方面,我们如何应对水上可能出现的险情?在应急救援方面有哪些亮点?

负责人:水上救援,“快”和“专”是生命线。我们建立了专业的水上搜救训练基地和规范的应急物资储备仓库,救生艇、圈、衣、灭火器等装备都是足量配备。队伍建设上,我们有60多名经过系统培训的专业队员,定期开展技能大比武保持状态。同时,我们还发展了3支社会应急力量作为重要补充,形成了“专群结合”的救援格局。光练不行,还得贴近实战。我们多次联合应急、气象局等单位,甚至联动洛阳市交通海事部门,围绕“险情报送、灾害防御、搜索定位、现场施救”这几个关键环节磨合演练。每年都要举办大规模水上交通应急救援综合演练,就是对我们的预案、队伍、装备、协调能力一次“大考”,检验了水上搜救应急救援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效果非常好。

近年来,我们这支队伍不是演习场上练出来的,是“真刀真枪”打出来的!累计开展了20多次实战救援,成功解救了30多名遇险受困群众,也令人心痛的执行了10多起溺水者打捞任务。尤其是2021年7月下旬,河南遭遇“千年一遇”极端罕见强降雨,全省启动防汛一级响应。海事大队第一时间组织救援队伍前往郑州开展抢险救援,7月21至22日在郑州市区安全转移群众600余人。23日新乡汛情告急,海事队员8人,组织全市水上应急救援36人,成立济源交通党员突击队,先后转战新乡市县多地开展抢险救援,共转移疏散群众3800余人。抢险队员奋勇争先,冲锋在前,为新乡抢险救灾工作奉献了济源交通人的一份力量。实战的淬炼让我们赢得了认可,多次获得了交通运输部办公厅的国家海上搜救奖励,也被河南省授予“防汛救灾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称号。

记者:下一步济源水上执法这支“铁军”有什么新目标和新计划?

负责人:2025年,支队将继续在市交通运输局和省厅执法监督局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公正执法、严格执法、文明执法”,紧盯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坚决维护75公里黄河济源段水域的长治久安,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水上交通畅通无阻,为全省交通运输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我们全部的济源力量!“母亲河”的守护者,我们责无旁贷,也必将全力以赴!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节目就要接近尾声了。队长,最后还有什么想对听众朋友说的吗?

负责人:感谢主持人,感谢各位听众朋友的参与。水路交通安全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我们将继续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同时也呼吁广大市民:

1. 水上活动务必注意安全,选择正规场所;

2. 船舶从业人员要遵守航行规定,确保安全适航;

3. 发现水上险情请及时拨打12328报警。

让我们共同努力,营造安全、畅通、和谐的水路交通环境!再次感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您的详细介绍和耐心解答。通过访谈,这支以21年“零事故”践行守护责任的“水上铁军”形象愈发清晰。他们用改革奠定基石,用科技武装自己,用联动织密防线,用行动诠释担当,更用服务温暖民心。在奔流不息的黄河上,他们是那道最坚实的平安守护线。

如果大家还有关于水路交通安全的问题,可以拨打支队的咨询电话6965805。今天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扫一扫
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