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现将《关于大力推进商标战略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4年1月28日
关于大力推进商标战略的实施意见
商标战略是以商标注册、运用、管理和保护为主要环节的经济发展战略和企业发展战略,是发展品牌经济的核心和关键,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为大力推进商标战略实施,不断提高我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商标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促进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建设,现制定实施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创新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服务市场主体,全力营造有利于商标品牌建设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不断提高我市商标注册总量,培育、扶持、发展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品牌,提高企业的商标注册、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切实提升我市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为促进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主要目标
到2015年,全市注册商标总量突破2100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达到3件以上,河南省著名商标达到20件以上;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商标注册、使用以及品牌培育、发展、保护工作机制;农产品品牌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到2020年,全市注册商标总量突破3200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达到6件以上,河南省著名商标达到40件以上;商标发展氛围日益浓厚,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市场主体利用商标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能力越来越强,商标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特色农产品集体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促进农村特色经济发展、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工作重点
(一)营造商标发展的社会氛围
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多渠道、多角度宣传商标法律、法规,宣传实施商标战略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增强全社会的商标意识。通过报纸、电视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的形式,大力宣传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河南省著名商标的本市企业,引导广大企业树立商标发展思路,营造商标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二)建立健全商标发展服务体系
着力完善“企业主体、政府推动、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鼓励特色企业、支柱企业和规模企业开展品牌化运作,促进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建立驰名、著名商标梯队培育发展机制,按照“培育一批、扶持一批、推荐一批”的原则,支持帮助企业争创驰名、著名商标。为驰名、著名商标企业办理行政审批事项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优质高效政务服务。加快发展商标代理、咨询、评估、交易、诉讼、援助等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商标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支持建设规范的网上交易平台,多渠道盘活利用闲置商标资源,提高商标资源使用效率。
(三)充分开发利用商标市场价值
支持企业采取商标投资入股、质押融资、转让、许可等方式开展经营活动,实现商标价值的转化、利用和提升。支持企业通过授权经营、连锁经营等方式,促进商标品牌做大做强做优。引导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建立以注册商标为核心、防御商标和联合商标为保护性商标的商标防御系统,支持企业以商标整合管理、营销等优势,改进竞争模式。
(四)不断拓展商标战略推进领域
做强工业商标。按照中原经济区总体规划,结合我市经济发展实际,重点支持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发展,普及商标知识,加大培育著名商标、争创驰名商标力度。加大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轻工等高成长性产业的中国驰名商标、河南省著名商标的培育力度;坚持以铅锌、钢铁、化工、矿用机电、食品、饮料等本市重点产业为突破口,实施“商标兴企”工程,帮助其做好申请商标注册、争创驰(著)名商标、商标维权保护等服务工作,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优势品牌。
做优农业商标。把推动“商标富农”工作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大力发展中国地理标志,支持我市传统农副土特产品集中产区的专业管理组织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鼓励建设通过地理标志认证、国家原产地保护认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农业特色产业。积极推行“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商标+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深入推进“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建设,扶持培育一批本地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提高农业生产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做大服务商标。充分挖掘“愚公移山”、“女娲补天”等历史文化资源和“愚公”、“卢仝”等历史名人资源的品牌价值,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名片。以王屋山、小浪底、济渎庙等独特的旅游资源为依托,引导我市旅游企业发展旅游服务品牌,推动形成品牌效应,打造知名旅游目的地商标品牌。引导加强连锁超市、专业市场、购物中心等商贸业态的品牌建设,鼓励各类专业市场完善相关功能,实现传统市场向集约化、品牌化、现代化模式转变。围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扶持劳务公司发展,积极引导劳务培训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打造培育具有一定规模的劳务品牌。
(五)优化商标发展的法制环境
建立工商部门与科技、质监、司法等部门密切联系配合的商标保护体制,严厉打击商标侵权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切实保护商标权利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大对注册商标,特别是中国驰名商标和河南省著名商标的保护力度。畅通商标侵权投诉渠道,有效打击和遏制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违法犯罪行为。同时,要积极引导企业在广告宣传、产品包装、服务场所和贸易活动中正确使用商标,加强自我保护。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局、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农业局、商务局、公安局、财政局、地税局、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旅游局、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法制局、法院、国税局、人行济源支行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济源市商标战略实施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工商局,负责统筹协调全市商标战略工作。
各成员单位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做好相关工作。各镇政府、办事处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高度重视商标战略,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相应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统筹做好本辖区商标战略推进工作。
(二)加大激励力度
从2014年起,市政府每年对上一年度新认定的商标单位进行奖励: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给予50万元的奖励,同时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给予10万元的奖励;对新认定的“河南省著名商标”每件奖励10万元;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每件奖励5万元;知名商标每件奖励3万元。以上奖励资金由市财政列支。
(三)强化督查考核
建立健全商标战略实施目标绩效考核制度,强化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将商标申请数、注册数、每百户市场主体持有商标量等指标列入考核内容。定期召开全市实施商标战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总结商标战略实施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加强商标战略推动工作的监督指导。年终召开全市实施商标战略工作总结会,结合目标绩效考核结果对全年各单位商标战略实施情况进行通报,对商标战略实施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予以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