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主动公开基本目录 > 政策解读 > 部门解读
《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城乡建设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发布机构:济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时间:2023-03-31

为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新形势下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解决制约城乡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结合我市实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城乡建设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现对相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起草背景

城乡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2021年10月26日,省十一次党代会提出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2021年12月27日,济源融入郑州“1+8”都市圈,为济源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2022年4月8日,楼阳生书记在济源调研时要求围绕“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奋力建设创新型高品质现代化示范区”。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城乡建设与发展,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当前济源正处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需拥有与定位相匹配的城乡格局、城乡面貌、城乡品质。在此背景下,根据《“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十四五”城市更新和城乡人居环境建设规划的通知》(豫政〔2021〕43号)《济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实施意见》。

二、起草过程

根据部门职责,由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在调研的基础上起草了《实施意见》初稿,随后会同发展改革和统计局、财政金融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水利局、交通运输局等部门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对《实施意见》初稿的意见,形成了征求意见稿。2022年11月,将《实施意见》发市12个部门、单位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23年2月,根据征求意见修改形成送审稿。2月20日,济源市第十五届政府第1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实施意见》。

三、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锚定“两个确保”、推动“十大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满足人民高品质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公共设施提升、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奋力建设创新型高品质现代化示范区。

四、主要目标

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城乡一体发展格局全面形成,中心城区人口接近50万人,全域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城市高质量发展持续走在全省前列,为全国同类中小城市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示范、创造经验。

五、主要内容

(一)科学规划引领发展。科学制定各类规划,形成系统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高规划水平,加强规划管理,优化城市功能分区。严格依法实施规划,进一步强化规划的强制性,加大违法建设惩戒力度。完善社会参与机制,保障人民对规划实施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二)为完善城市空间布局。从优化空间发展格局、完善城镇规模结构、加快济源东区建设等3方面入手,加快构建全域空间发展战略格局,提升中心城区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培育壮大重点镇,树立世界眼光,坚持一流标准,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济源东区,形成疏密有致、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城镇化空间格局。

(三)优化道路交通系统。重点开展提升城市路网密度、开展道路体系人性化补短板、全面提升地面公交服务品质、强化停车设施建设改造等4项工作,抢抓郑州“1+8”都市圈机遇,科学规划建设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实现顺畅衔接,落实“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规划布局理念,提高居民出行效率和城市运转保障能力。针对城市基础设施存在的突出短板问题,系统提升城市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精细化设计建设道路空间,合理设计道路配套设施,并结合城市实际构建多样化地面公交服务体系。

(四)塑造城市特色风貌。一是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充分利用济源特色文化资源,构建新时代黄河文化价值体系。将国家级、省级物质文化遗产与城市建设深度融合,保存城市原有肌理和格局,保留城市生活记忆。二是全面开展城市设计。开展城市整体性设计,统筹城市建筑布局,创新设计方案优选机制,实现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全覆盖。三是强化建筑风貌管控。统筹老城区和济源东区空间、产业、生态等功能布局,控制好开发强度、建筑高度、建筑色彩和建筑风格。

(五)推进城乡绿色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围绕国家碳达峰目标、碳中和愿景及有关要求,大力开展绿地系统建设、水系综合治理、建筑节能降耗、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海绵城市”建设、污水大气治理等6项工作,明确近3年城市绿化、低碳城市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污水处理等方面工作目标任务,确保实现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

(六)改善城乡居住条件。围绕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从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推进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健全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住房建设品质、创建完整居住社区等5方面入手,增加城市住房有效供给,改善居住条件,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持续打造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

(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坚持以城带乡,顺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一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分类有序推进小城镇和村庄建设;二是推动基础设施一体化,加快构建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络;三是整治提升农村环境,打造留住乡情、乡韵、乡愁的美丽文明乡村。

(八)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树牢安全发展理念。一是加强重点领域专项整治。积极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扎实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既有建筑安全隐患排查、窨井盖治理、燃气安全隐患排查等专项整治行动。二是完善质量安全责任体系。全面压实建设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夯实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三是健全源头治理长效机制。完善和落实消除事故隐患工作机制和预防控制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九)加快韧性城市建设。全面开展城市体检,通过开展自体检,摸清城市建设成效和问题短板,结合自体检成果,合理确定城市更新年度目标、任务和项目。提升城镇排水防涝能力,实施排涝通道建设,推进城市积水点综合治理。增强基础设施安全韧性,推进防灾减灾基础建设。加强城市生命线安全保障,提升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和水平,有效防范城市安全事故发生。

(十)优化城市管理体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要求,通过城市管理大提升行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深化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推进“城市大脑”中枢平台和CIM基础平台建设等工作,提升城市精细管理水平、城市治理保障能力、城市智慧治理质效、共建共治共享效能。

(十一)加快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推进行业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审批制度、科技创新改革,提升城市经营能力水平,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体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六、保障措施

健全工作机制,坚持党建引领,强化组织实施,加强政策支持、资源整合,明确各部门职责,相互协同配合。加强要素保障,创新建设用地管理制度,加强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培养人才队伍。强化考核评价,建立健全城乡建设工作考核评价监督问责机制,确保工作实效。同时强化宣传引导,加大对城乡建设工作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的宣传,提高社会公众对城乡建设各项工作的认识、理解和支持,提高社会共识,共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扫一扫
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