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作用,实现城乡供水事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农村供水安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日前,示范区出台《济源示范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运营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明确了总体目标:到2025年12月底,村级管网对接率达到90%,村级通水率提升至60%;到2026年6月底,村级通水率在90%以上,实现地表水源置换地下水源,保障群众用上安全、优质自来水。
《方案》聚焦主要任务,从广泛宣传动员,改变群众用水观念;安装智慧水表,推进智能化管理;实施管网改造,强化管网对接;推行惠民政策,提高用水积极性;强化用水管理,规范水费收缴等方面作出部署。
《方案》提出,要在试点村投用智慧水表,实行“先充值、后消费”的智能化计量收费模式,2025年12月底前完成试点工作,2026年全面推行安装智慧水表。制定“一村一案”,提升管网对接及用水率;对具备资金和施工条件的重点村、中心村实施管网改造提升,提升管材质量和输水能力,优化管网布局,全面强化管网对接。实行财政补贴与企业优惠政策,提高用水普及率。
《方案》指出,各相关部门要强化协同,相关镇(街道)要制订本辖区提升村级管网对接率和用水率的具体工作计划,确保任务明确到村、责任到人,按时间节点要求完成任务。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制定供水用水公约,规范群众用水行为,倡导节约用水理念,统筹开展村级管网及供水设施的日常巡查、安全防护、水费收缴等工作。水投公司要夯实主体责任,综合分析研判工程覆盖村人口变化、用水需求及管网现状,制定管网对接及用水率提升“一村一案”,保障供水安全。
在保障措施方面,《方案》指出,各相关单位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专人负责,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要加强督导推动,营造浓厚氛围,形成“主动对接、自愿缴费、参与护水”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