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小巷,承载城市文脉,升腾城市烟火气。济水老城区八仙街,老房老院子,小街小巷子,沿街一排小铺子……是济源人心中宜居宜业宜商的记忆标签。9月22日,记者走进这个充满乡愁古韵的街区,寻找老街小巷永驻留存的繁华印记……
位于济水街道西关居委会的八仙街,始建于1996年,是老城区早期唯一的商住一体街区。街区有自建房200余座,主要经营餐饮、住宿、百货零售等。随着时代发展,交通拥堵、基础设施老化、街区活力减弱等问题逐渐凸显。对此,济水街道探索基层高效能治理新模式,大力提升居民的生活环境;积极盘活老街区资源,使沉寂已久的老街小巷渐渐“苏醒”。
在街区入口处,各种车辆停放整齐,网格员、志愿者不时进行文明劝导。老住户李先生介绍,以前这些沿街商户门口电动车、三轮车乱停乱放,现在每天都有专人维持秩序,整个街区管理规范、干净整洁。
针对街区流动人口管理、商户服务、社会治安等问题,济水街道坚持“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创新探索分领域“微单元”治理方式,划分宾馆酒店、门店商户、常住居民3个治理“微单元”,并将南华商场、汤帝大厦两个专属网格纳入街区共建共治网络,让党员、居民代表、居委会法律顾问、社区民警、市场监管人员、商户代表等多方力量作为专兼职网格员和“微单元”长,共同参与邻里街巷共治共建,定期召开网格治理“联席会”。围绕“违规停车”“管网改造”“路面破损”“畅通生命通道”等问题,该街道动态收集居民“需求清单”,让问题发现在网格、服务落实在网格、治理优化在网格,“以街区“微网格”畅通治理“大循环”。
济水街道定期商议街区改造治理问题,广泛征求群众、商户意见,召集消防、电力、城建、住建等职能部门对调研掌握的情况进行综合研究,提出经营性门店防盗窗拆除、居民自建房充电设施外移、宾馆酒店消防安全改造、供电线路更换改造、“瓶改管”推进等7大项整改内容。
在全面改造的同时,网格员定期走访跟踪进度,现场向群众介绍街区改造提升工作开展情况和成效,切实让群众的“诤言良策”落地有声。目前,街区经营性门店防盗窗“见底清零”,完成拆除449处;居民自用防盗窗“应拆尽拆”,完成拆除478处。街区超额完成61家充电设施外移工作,新增充电端口198个,新安装充电桩10处。13家宾馆完成“双通道”改造,51家餐饮门店完成“瓶改管”。
八仙街改造进一步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充电设施外移后,方便了很多。”一家快捷店负责人不禁感慨道。一家饭店负责人说,以前做饭都用气罐,目前店里顺利完成了“瓶改气”,他的心里踏实多了,店里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我在八仙街等你”街景地标,集党建、服务、治理于一体的“邻里之家”服务站……在老街区改造提升中,济水街道将硬件改造和街区业态相结合,绘制艺术墙绘,打造精致街区新亮点;在烟火气、商气、人气最活跃的东口,建立公共“微空间”,设置便民服务区、议事会务区,为商户、居民、新就业群体提供“家门口”服务,让老街更有“人情味”。此外,该街道还打造了“八仙街·青春汇”特色街区品牌、高品质青年社交休闲空间,以潮流小店吸引青年集聚,以特色阵地赋能街区发展,成为青年愿意来、融得进、发展好的友好街区,让活力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