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小麦收成好,“一喷三防”少不了。当前,济源32.82万亩小麦已进入齐穗扬花期,正值小麦赤霉病防治的关键时期。连日来,示范区农业农村局积极组织农户抢抓小麦生长关键期,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群防群治,全面开展小麦“一喷三防”工作,坚决筑牢粮食安全防线。
作为麦田中后期管理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技术,小麦“一喷三防”是指在小麦生长期使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及微肥等混合喷打,从而实现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早衰等多重效果,最终达到增粒增重、增产增收的目的。济源紧紧围绕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整合农业资金对小麦进行“一喷三防”,示范带动农户统防统治全覆盖,减少病虫害发生,为夏粮稳产丰产提供保障。
“兑药时切勿将所有药剂直接混倒入药桶,应按顺序逐一稀释后再混合。喷施时需选择无风或微风天气,避开高温天气和雨天,以防药液蒸发或流失。”在玉泉街道的济源市方圆农业家庭农场小麦基地,记者看到,农技专家李艳丽正悉心指导农户兑药。
装药、起飞、定位、喷洒……随着一阵阵轰鸣声,满载药剂的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细密的“药雾”从天而降,均匀洒落在小麦上。该农场负责人张涛说:“我种植了700亩小麦,并购置了植保无人机等设备。植保无人机一天可喷洒400亩小麦。”
在位于承留镇南石村的麦田里,植保无人机正沿着麦田均匀有序地喷洒农药。机手手持遥控器为无人机定速、定高、定量;农技专家则认真察看作业质量,并对机手提出指导意见。农户李铁炮说,他种植了340余亩小麦,每年此时都用无人机实施喷洒作业,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喷洒效果更佳,省时省力。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示范区植物保护检疫站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采购药肥39.6吨,目前已全部发放至镇(街道)农户手中,同时对所有产品进行了封样备查,对杀虫剂、杀菌剂等进行抽样并送第三方检测。此外,济源还实时发布以小麦赤霉病为主的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防治技术信息,成立了4个小麦“一喷三防”及抗旱浇麦工作技术指导组,分包各镇(街道)开展全程技术服务与指导,实行日报制,以加快“一喷三防”进度和防治效果。
“开展‘一喷三防’工作,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增强小麦的抗逆性,为小麦稳产高产奠定基础。”示范区植物保护检疫站副站长陈菊荣表示,目前,济源小麦“一喷三防”工作已完成喷防26.5万亩次。下一步,他们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病虫害动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着力完善防控机制,持续强化小麦生长后期的监测与管理,把专业的技术指导和服务送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做好田间管理,减少病虫害带来的损失,全力保障夏粮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