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要闻
守正创新 笃行实干 在新征程上彰显组织担当——2024年示范区组织工作综述
来源:济源日报 作者:侯琪琳 刘婉颖 时间:2025-03-19 09:16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强则事业兴。

2024年是示范区跨越发展、蓄势奋进的关键一年,也是组织工作提质增效、争先出彩的重要一年。

一年来,济源组织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按照全国、全省组织部长会议部署和示范区党工委要求,聚焦中心大局,忠诚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推动组织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济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凝心铸魂 夯实绝对忠诚思想根基

掌握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

示范区各级党组织始终旗帜鲜明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聚焦深化内化转化,抓实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不懈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夯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济源实践的思想根基。

“党员干部要有‘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的精神,不畏艰难,拼搏奋进,敢想敢干。”近日,在学习完“先锋课堂”后,玉泉街道西马头党员郭建锋深有感触。

“先锋课堂”不仅是党员干部教育新阵地,也是示范区深化理论武装,推动党员教育工作入脑入心、走深走实的生动实践。

完善理论教育培训机制。示范区探索建立“1+N”理论教育培训模式,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深化拓展共享共学、训余生活、实战培训等“N”种培训方式,增强理论教育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

深入抓好理论教育培训。示范区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持续深化对党忠诚教育、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分层分级分类组织党员干部培训,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2024年,举办各类干部培训班90余班次,培训干部11000余人次。用好河南干部网络学院、全省党员教育云课堂等平台,持续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党课开讲啦”“先锋课堂”等活动,让理论培训实起来、活起来。“先锋课堂”经验做法被《中国组织人事报》刊发推介。

严明纪律,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障。示范区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和省委、示范区党工委要求,注重以上率下、分类推进,通过举办读书班、中心组集中研讨、集体廉政谈话等多种形式,以案说德、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责,实现对98家单位、2009个基层党组织、49000名党员的党纪学习教育全覆盖,引导党员干部努力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以严明纪律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选贤任能 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加快推进现代化济源建设,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干部队伍是关键所在。

一年来,示范区党工委紧扣高质量发展需要,高度重视选贤任能、严管厚爱,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持续改进干部选育管用工作,以鲜明导向选干部、配班子、强队伍,为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和长远发展蓄好干部源头活水。

选人用人导向更加鲜明。为政之要,首在用人;用人干事,重在导向。示范区坚持重实干、重实绩、重基层的鲜明导向,加强日常调研了解,统筹领导岗位空缺、班子结构需要、巡视问题整改等,做好干部日常调整配备工作,进一步优化了领导班子结构和整体功能。用好公务员职级、事业职员等级晋升政策,激发广大干部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发进取、建功立业的热情。

干部能力素质持续提升。示范区强化干部实战锻炼、专业训练,深化“青苗培育”工程,分层级分领域分专题开展服务“十大战略”等履职能力培训60余班次,培训干部7000余人次,选派29名35岁以下区直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开发区、镇(街道)挂职,选派3名优秀年轻区管干部到北京、浙江湖州和黄委会跟班学习、挂职锻炼,增强了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的本领。

严管严治氛围更加浓厚。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示范区建立“一网二链三关键”干部监督体系,发挥干部监督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增强了监督合力。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扎实开展党员干部“带罪在岗”“带罪提拔”专项整改和重点领域政商“旋转门”“逃逸式辞职”问题整治等工作,对15家单位进行选人用人工作专项检查,从严从实抓好省委巡视反馈组织工作问题整改,强化巡视巡察整改日常监督,提升监督工作实效。

育才聚才 打造人才创新集聚地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支撑在产业,关键在创新,根本在人才。

“济源工业基础雄厚,创新氛围浓厚,政策支持力度大,让我可以心无旁骛搞科研。”作为济源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济源星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博士研究生郭少征与团队深耕纳米新材料领域,自主研发的纳米级银包铜技术,在光伏电池板关键材料导电银浆领域打破了国外垄断,在国内首先实现量产,使光伏电池板成本下降20%至40%,每年可替代进口产品超百吨。

一年来,示范区坚持把人才工作作为基础性、战略性的大事来抓,以需求为导向,以使用为中心,以实效为检验,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

加大招才引智力度。示范区坚持把精准引才、精准对接产业发展作为核心理念,紧扣济源产业发展需求,分领域制定引才目录,探索“政录企用”“校企共引共享”引才模式,常态化开展专场聚才、柔性引才、以才引才等系列招才引智活动,引进领军、青年等高层次人才35人、潜力人才1万余人,其中柔性引进专家院士7人。

加快平台载体建设。示范区开展创新平台梯次升级行动,新增省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平台各1个,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达到127家;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省科学院、西交大、哈工大、兰州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产业研究院、联合实验室,强化平台与人才的交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

持续优化人才生态。示范区实施人才“小气候”创优工程,健全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落实示范区领导联系服务优秀专家制度,对高层次人才引进及人才需求走访调研,每月召开招才引智工作情况调度会,及时协调解决人才关心关注的问题,不断增强人才的获得感、归属感,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

汇智聚力,近悦远来。如今的济源,正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人才资源不断转化为澎湃不竭的发展动力。

强基固本 筑牢坚强战斗堡垒

基层治理亮点纷呈、乡村振兴成效丰硕、和美乡村持续涌现……在济源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党的建设始终是一面领航引路的旗帜,指引着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乘风破浪、勇毅前行。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一年来,示范区各级党组织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持续用力抓基层打基础,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迈上新台阶。

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区完善“五星”支部建设机制,多次召开工作推进会、调度会,组织相关单位开展专题调研,实施农村干部素质提升和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行动,争取中央衔接资金650万元扶持13个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11个。

统筹推进各领域党建工作。示范区持续深化模范机关创建,实施机关党建“书记项目”,开展机关“五星”支部建设、城乡结对共建、示范观摩等活动,提高了机关党建质量。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持续深化“两个覆盖”,增强了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从严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示范区严把党员发展关,建立党员发展责任追究办法、分层级工作责任清单和分环节工作清单“一办法两清单”,对镇(街道)入党积极分子提级预审,提高了新发展党员质量。加强党员日常管理,推行承诺践诺式、联户积分式、双向联动式、设岗定责式、帮带培养式等“八式”工作法,促进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同时,精心打造党员教育电视片,在全省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中获奖数量全省第一。

用心用情 提高老干部工作质量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干部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资源,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

示范区各级党组织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老干部局长会议精神,扎实做好老干部工作,加强老干部政治建设、党组织建设,积极引导离退休干部发挥优势作用,让老干部“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济源贡献“银发”力量。

聚焦思想引领,强化组织建设。示范区扎实推进“六好”党支部建设,组织老干部参与党纪学习教育,开展“赞辉煌成就·聚银发力量”“纪法常相伴 守护夕阳红”等活动。示范区住建局老干部党支部和下冶镇机关老干部党支部被命名为第五批省级示范党支部。

聚焦服务大局,凝聚“银发”力量。示范区实施“银发生辉·银龄行动”,持续激励老同志贡献智慧力量。“红枫”老干部文艺宣讲进基层文明实践项目,被评为河南省2024年文明实践二类示范培育项目。示范区扎实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新组建市直单位和重点企业关工委13个。开展第六届“愚公家乡好少年”学习宣传教育活动,推动济源关心下一代工作取得新成效。2024年4月,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在济源调研时对济源关心下一代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聚焦精准服务,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满怀深情为夕阳,一枝一叶总关情。示范区落实落细离退休干部政治待遇,组织市级老领导开展“感受新成就 助力新发展”专题调研和赴许昌、平顶山“走出济源看济源”参观调研等活动,使老同志进一步凝聚了发展共识、坚定了发展信心。组织开展离休干部“两看三问”遍访工作,扎实做好双节慰问、困难帮扶等工作,让老同志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新时代新征程,示范区各级党组织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中心大局精准发力,聚焦“愚公移山开新篇、四高四先做示范”奋斗目标,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为现代化济源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扫一扫
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