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要闻
科技赋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济源首次突破奶牛胚胎移植技术
来源:济源日报 作者:秦磊 通讯员 范明杰 时间:2025-03-11 09:10

3月8日,河南省农科院畜牧所研究团队走进济源伟恒牛业养殖场,成功完成济源首次奶牛胚胎移植技术示范。这标志着济源奶牛产业正式迈入“精准繁育”时代,通过科技手段快速扩繁优质种群,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当天,在伟恒牛业的现代化牛舍内,河南省农科院畜牧所研究员王二耀带领团队对10头供体牛进行冲排卵操作。通过超排处理、人工授精等技术,研究员以非手术方式从供体牛子宫内提取胚胎,并在显微镜下分拣出优质胚胎,随后将其精准移植至受体牛体内。

“胚胎移植是多环节、高精度工程。从超排处理到胚胎保存,每个步骤都需严丝合缝。”王二耀介绍,团队采用程序化冷冻技术保存未移植胚胎,未来可随时解冻使用。此次移植的胚胎来自顶级种牛,其遗传潜力较普通奶牛提升30%以上,单头受体牛移植成本为2000元~2500元,成功后预计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超万元。

奶牛胚胎移植技术被业界称为“畜牧业芯片”,其核心在于快速复制优质基因。传统自然繁育需数年才能培育一代良种。通过该技术,一头优质供体牛每年可产50枚以上胚胎,后代产量提升10倍。

济源农科院畜牧产业负责人郝荷荷算了一笔账:按每头供体牛年产5枚胚胎计算,伟恒牛业首批移植的10头牛可扩繁50头优质犊牛,移植成功后可直接带动经济效益10万元。如果该技术在济源奶牛企业进行推广普及,优质种群将大幅提升,奶牛品质和生产性能的提高带来的综合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奶牛胚胎移植来得正是时候!”郝荷荷说,济源奶牛产业面临种源依赖进口、养殖效率偏低等瓶颈。胚胎移植技术将助力本土企业突破育种壁垒,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助力济源从“奶牛大市”迈向“种业强市”。

扫一扫
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