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示范区全面落实国家、省相关部署,通过抓创新、抓项目、抓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激发经济新动能。
抓创新,增动能。示范区出台济源中试基地管理办法,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签约共建新材料联合实验室。蔬菜种业纳入中原农谷种业创新体系,两家中原学者工作站成功挂牌,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66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6家,全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74家,豫光集团、优克电子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44%,居全省第2位。
抓项目,夯基础。示范区每周召开重点项目调度会、手续办理专班会,开展节假日期间“三不停”专项行动,高标准承办全省第十三期“三个一批”主会场活动,171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12亿元。深入实施“链长制”招商,促成投资30亿元的新一代智能手机精密制造、投资10亿元的年产12万吨铝基新材料等一批新质生产力项目布局济源。
抓产业,育集群。示范区以“332”千百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和“十百千”企业培育提升行动为抓手,培育壮大8条重点产业链,有色金属产业集群产值近2000亿元,纳米材料产业纳入省“7+28+N”产业链群,全省纳米科技成果对接会在济源举办,2家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3家企业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4家企业上榜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出台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优生态科技中心中原总部落户济源,高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9.7%、42.8%、17.5%,发展的“含新量”“含金量”“含绿量”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