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推动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纵向贯通、横向融通发展,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示范区持续深化有色金属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各成员单位围绕产业转型升级、迭代发展,主动作为、携手共进,有力推动产教融合中心、实训基地和工匠实验室等项目建设,形成了相互成就、双向奔赴、荣辱与共的利益共同体,为区域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有色金属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后,构建了“2+4+N”行业共同体发展体系(以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和产业学院2个平台为支撑,以有色金属智能冶金技术示范性骨干专业点、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工匠实验室、现场工程师培养4项重点任务为载体,以N个定向联合培养项目和研发中心建设为抓手),持续推动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加快推进2个平台建设。济源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河南豫光冶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共同体内企业共建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为800余名相关专业学生、企业员工提供实践操作场所,服务学生实习实训、企业员工培训、工艺改进和技术研发;依托示范区装备制造、先进金属材料及深加工、冶金化工等产业优势,打造豫光学院,进一步推动学校和产业双向发展、共同发展,培养更多符合企业需要的适用型高技能人才,助力有色金属行业高质量发展。
着力实施4项重点任务。以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为牵头院校,河南豫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牵头企业,依托双方各自优势,共同组建工匠实验室;成立绿色冶金智能制造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获批河南省首批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立项建设单位;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与济源市万洋冶炼(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实施“有色金属材料类+现场工程师”培养项目;立项有色金属智能冶金技术省级示范性骨干专业点,深度参与产业链群培育,精准对接区域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增强与产业的“黏合度”,有力推动区域产业技术创新、生产效率提升,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
大力实施联合培养项目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与河南金利金铅集团有限公司、富联科技(济源)有限公司、河南清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金马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组建学历提升班、现代学徒班20多个,完成企业员工提升学历212人,为企业输送毕业生248人。选派优秀教师到济源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河南联创化工有限公司、河南中沃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员工培训,累计培训员工1800余人次;与河南豫光金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建了先进银基合金材料、铅酸电池资源再生及储能技术等研发中心,联合申报了河南省金属材料精细化开发及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科技攻关,服务行业企业技术改造、工艺改进、产品升级;主动对接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等共同体内高校,组织教师交流学习,聘任5名高校专家担任特聘教授和专业带头人,参与学生培养。
产教融合共同体是聚集教育产业政策资源,破解校企合作不深、校际协同不够、服务产业能力不足、学生发展受限问题的有效载体和创新实践。下一步,有色金属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员单位将以有色金属产业需求为导向,坚持共育共促、共建共管、共赢共享的实践路径,做实产教融合载体、创新产教融合内容、优化产教融合形式,实现产学深度融合,构建有色金属行业人才培养新生态,为行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