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镇办动态
梨林镇:走活“五星”创建“一盘棋” 催生乡村振兴新活力
来源:济源日报 作者:赵美丽 林勇 史丽娜 时间:2023-09-02 10:59

万木葱茏、蝉鸣交响的八月,济源新闻传媒中心全媒体一线蹲点调研采访组走进梨林镇,映入眼帘的是开足马力生产的村办企业、幸福宜居的和美村庄、灿烂绽放的村民笑脸……一段段“村美、民富、产业兴”的乡村振兴旋律回响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

“现在三五天能走上一车,算下来,鲈鱼一个月能卖十几万条,娃娃鱼一个月能卖几万条,鲟鱼一个月能卖几千条。”在范庄村宏基鲟鲵养殖基地,管理人员贾先恩一边给鱼池投放饲料,一边向采访组介绍他们的养殖“成效”。

依托现有的特色水产养殖优势,宏基鲟鲵养殖基地抓住发展机遇,谋划启动二期工程建设,预计投资2000余万元建成占地300亩的大型水产养殖基地。

产业兴,百业兴。范庄村干部深知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在“五星”支部创建过程中,该村突出产业发展,着力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先后发展了光伏发电、水产养殖、食品制造、亲子游园、采摘园等项目。“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了20万元,80余名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村里也有了为民办事的‘资本’。”范庄村党支部书记助理聂璐琳说。

范庄村只是梨林镇在产业兴旺上谋思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的一个缩影。

一直以来,梨林镇将“五星”支部创建作为“头号工程”,把“支部过硬星”作为“主星”,举旗定向、协同推进。梨林镇坚持“不比条件比干劲、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投入比成效”理念,锚定创建目标,在关键处“落子”,在薄弱点“发力”,走活“五星”创建一盘棋。

梨林镇结合本地平原地区多、农业生产以粮食种植为主的特色,坚持“把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巩固延展“农业全链”,促进农业从“传统种养”向“链式融合”转变,全力打造水产养殖、绿色果蔬、花卉园艺等特色农业品牌;立足农业特色推进“双绑”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企业纽带作用、农民主体作用,大力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该镇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4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7家,市级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17家,500亩以上种植大户16户,绑定农户3000余户。

“经过发展,我村集体经济收入从不足5万元发展到现在的超过20万元。”水东村的集体经济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跨越发展,就是得益于探索建立的“双绑”机制。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志超告诉记者,村里以120亩的蔬菜制种为主导产业,在发展中与济源市富富康新农业植保专业合作社进行了深度捆绑,通过订单收购、土地流转、生产托管、就业务工等方式,带动村集体和群众实现“双增收”。

“主星”引领“一盘棋”,“首星”带动谋发展,在生态宜居上找出路,在平安法治上想办法,在文明幸福上下功夫,梨林镇45个行政村激发了“摘星”创优新活力。

行走在位于梨林镇西南角的美丽乡村——北瑞村,采访组发现这里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干净整洁的农家院落、错落有致的街心游园、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设施、平安祥和的生活环境……

“村里有舞蹈队、鼓乐队、萤火虫爱心公益团队、巾帼志愿者团队,经常性开展娱乐、运动、宣传、普法、环境整治等活动,扮亮家园环境,共享文明成果。”北瑞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常伟波告诉记者,村里围绕“五星”支部创建标准,用“生态宜居星”“平安法治星”“幸福文明星”提升了美丽乡村“颜值”,擦亮了乡村振兴底色,绘就了美好生活画卷。

蹲点采访期间,记者看到,时下的梨林镇,可谓是“星”光璀璨、熠熠生辉。越来越多的乡村通过“五星”支部创建,行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百姓日子越来越好,幸福花开一路歌。

“我们将立足梨林产业优势,做好特色文章,用‘五星’支部创建‘一根针’联动基层治理‘千条线’,抓基层、打基础,补短板、强弱项,抓示范、树典型,强引领、促带动,积蓄创‘星’动能,激发创‘星’活力,将‘五星’支部创建干在实处、创出特色、走在前列。”梨林镇党委书记成栋信心十足。

扫一扫
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