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制背景和依据
“十四五”时期(2021年—2025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起步期,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度演化期。按照《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济源示范区党工委关于制定济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在广泛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编制完成《济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本《规划》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二、主要目标
(一)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从现在到二〇三五年,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济源,综合经济实力、创新能力、区域竞争力大幅跃升,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经济体水平,城镇化率达到75%以上,经济总量、居民收入、城市能级迈上新的大台阶,建成中原城市群最具活力的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二)“十四五”目标。即“1+8”。“1”即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人均指标继续位居全省前列,高质量发展持续走在全省前列。
“8”即在八个方面示范先行、走在全省前列,分别是: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智慧宜居城市、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华夏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创造人民高品质生活上示范先行、走在全省前列。
三、重点任务
《济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共分为三大板块十三篇内容。
第一板块(第1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主要回顾了“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分析了“十四五”发展环境,绘制了未来发展蓝图,设置2个专栏,专栏1对“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进行总结,专栏2制定了“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第二板块(第2—12篇)主要包括创新驱动、产业转型、融入新格局、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基础设施、改革开放、文化振兴、生态建设、改善民生、安全发展等11个方面内容。一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主要包含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加强关键技术领域创新、打造高水平创新载体、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优化创新创业发展环境等5方面内容。二是深化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主要包含全力推动工业转型、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现代服务业、巩固提升产业发展载体等3方面内容。三是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拓宽高质量发展空间。主要包含高标准推动洛济深度融合、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等3方面内容。四是统筹城乡融合,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主要包含提升中心城区承载力、构建多点支撑体系、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等3方面内容。五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主要包含推进种养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现代农业经营水平、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实施乡村建设提升行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5方面内容。六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综合竞争新优势。主要包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现代水利保障系统、建设高效现代能源支撑体系、建设高速安全信息网络体系等4方面内容。七是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主要包含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打造最佳营商环境、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等3方面内容。八是坚持文化传承,构筑重要文化高地。主要包含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文化传承创新、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等4方面内容。九是全面推进绿色转型,打造生态宜居环境。主要包含突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全面改善环境质量、不断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等4方面内容。十是切实增强民生福祉,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主要包含推进更高质量充分就业、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推进健康济源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各项社会事业等5方面内容。十一是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高效治理能力。主要包含构筑安全发展底板、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构建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等4方面内容。
第三板块(第13篇)“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强化规划实施保障”,主要包含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建立统一规划体系、完善规划实施机制等4方面内容,为顺利实现规划目标任务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