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落实的关键时期。为了进一步加快商贸业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特制定济源市商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建设中等城市为目标,大力实施三产带动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战略,建设大市场,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持续深化商贸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供给侧机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努力转变商务发展方式,实现产业升级换代;更加注重服务民生,强化商务规范合法经营,促进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规范有序流通新格局的形成。
(二)发展目标
按照“发展大商贸、建设大市场、促进大流通、实现大转型”的总体要求,推进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基本实现“现代商贸流通强市”的目标。
1.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城乡商品流通繁荣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5%以上,到2020年达到167.5亿元。
2.加快专业市场整合提升,优化商贸业布局。重点整合发展5~8家大型专业市场,培育壮大10家以上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商贸流通骨干企业。
3.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强化商务综合执法稽查。进一步加强商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公平、竞争、有序、开放的市场体系。
4.加快农村消费市场网络建设。整合农村商贸资源,鼓励发展农村超市或商店向综合商贸服务社转变。创新农村物流配送方式,加快农村流通现代化,不断推行“农网对接”、“农超对接”。
5.不断增强商贸流通产业竞争力。流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加快引进大型物流企业,专业市场整合不断提高。培育1-2家营业额超5亿元的综合性商贸企业,5家营业额超1000万元和10家营业额超500万元的商贸零售企业。推动成品油、拍卖、典当等特种商贸行业稳步发展。
二、重点任务
1.优化商业网点布局。以主城区骨架为核心,以济东新区和3个集聚区商贸发展为重点,以11个乡镇商贸节点为补充,利用各种产业经济发展的不同特色,发展与我市实际相吻合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以国务院商业网点建设开发中心为我市量身打造的《济源市商业网点规划2010-2020》为蓝图,在原有中长期区域商业规划“2个中心6条商业街”规划基础上,在市域范围内区分层次、按市场资源配置大型商业网点。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商贸连锁企业、餐饮酒店入驻济源,促进商贸流通“大小个体”成长壮大为支柱企业。
2.调整流通业态结构。一是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大力推进餐饮、医药、家电、建材、家政等行业连锁经营,鼓励其向专业店、专卖店、仓储式商场等多业态发展。大力发展直营连锁,规范和引导自由连锁。加强连锁经营龙头企业培育,鼓励外地大型连锁经营企业入驻我市。二是不断优化商品市场。重点抓好汽车、建材、家具及家用电器、通讯器材等消费品专业市场建设。积极发展大中型综合超市、大型购物中心、大型仓储式商场,使其成为城市消费品市场的主力业态。加快百货、食品和药品等大型连锁专业超市、专卖店、专业店等新型业态发展。调整、提升和规范传统零售业态,引导中小型百货商场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和档次,逐步向专业超市方向发展。因势利导,加快品牌商业特色街(区)培育,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三是规范和发展便民服务市场。坚持“为民、便民、利民”宗旨,以便民利民服务为重点,在城市社区积极发展便利购物、大众餐饮、家政服务、医疗保健、洗浴、理发及物资回收等便民服务业。按照“合理布局、功能配套、服务便利、业态丰富、特色鲜明”的思路,积极推进商业服务标准化示范社区创建工作。
3.发挥消费促进作用。一是围绕国务院提出的六大消费领域,落实我市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对促进消费的资金支持力度。以申建中国餐饮文化名城为抓手,配合组织开展各项餐饮比赛活动。鼓励丹尼斯、永辉超市、大张盛德美、大润发等大型连锁超市充分利用节庆假日消费旺季,开展打折促销、赠品促销、银行卡刷卡消费优惠等促销活动,促进终端消费,挖掘消费潜力、培育消费热点;二是鼓励大型家电、汽车、建材等行业企业举行“展览会”、“交易会”,积极组织我市商贸企业参加中博会、农洽会等国内大型展会,帮助企业有效应对市场需求减弱的压力,开拓新的市场空间;三是鼓励推广新兴消费模式。拓展电子信息、通信产品、教育培训、家政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等消费。引导个性化、时尚化、品牌化消费,培育和发展定制类消费。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
4.保障市场稳定供应。一是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结合应急管理和商务工作实际,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商务各专项应急预案,扩大预案体系的覆盖面,增强预案内容的实用性。“十三五”期间,根据发展的需要进一步修改完成商务各项应急预案,提高可操作性。二是加强节日期间重要生活必需品的调度能力,建立和完善农超对接、货源组织等市场供应工作。三是密切关注市场供需动态,加强对市场价格的监测分析,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检测范围、品种,特别是对粮、油、肉、蛋、菜进行市场价格和数量监测。实行日监测、周分折、周报制度,特殊时期采取日监测、日报制度。向相关部门准确报送市场信息,研究趋势性变化,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5.深入推进民生工程。一是大力实施“家政服务工程”。通过实施技能培训等措施,每年扶持一批经过专业培训、具备家政服务基本技能的服务人员,并向省内外输送一批家政服务人员。“十三五”期间,逐步形成我市规范、安全、便利的家政服务体系。二是扎实推进电子商务进社区。引导居民生活服务业的创新商业模式,采用团购、上门等方式线上线下互动进社区。鼓励企业设立社区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点,开展物流分拨、快件自取、电子缴费等服务,形成便利快捷的社区消费服务网络,并积极争创省级电子商务示范社区。三是统筹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加强与知名电商平台的战略合作,深耕农村电子商务市场,支持建设改造农村电子商务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城市超市、邮政所、快递网点和社区直接对接,开展鲜活农产品“农超对接”、“基地+社区直供”电子商务业务。持续开展电商培训下乡活动,组织线上线下农产品对接,打造济源本土特色农产品品牌和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链。
6.努力发展循环经济。以节约环保、发展循环经济为宗旨,建设城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及再制造体系。积极申报商务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出台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统一规划和我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规划建设1处再生资源园区,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下,在冶金、建材、化工、电力行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的政策下,以豫光金铅、豫港焦化等为重点依托,针对整个城区内的工业企业和居民生活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到2020年,在各镇、街道办事处、社区、村落设立回收站点或分拣中心,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覆盖到全市19个镇、办和集聚区,形成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规范化经营管理格局,实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化、产业化和无害化目标。进一步规范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为,按照规划合理设置,根据我市汽车保有量的增加,积极申报增设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切实加强对二手车交易和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的管理,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7.积极推进市场监管公共体系建设。发挥协会职能,加强行业监管和行业自律,按照“企业自愿、平等协商”的原则,加快组建成立各类行业协会,促进服务贸易行业的联合与协作,防止出现盲目建设和无序竞争,规范服务贸易行业行为。“十三五”期间要把商务综合执法工作落实到实处,充分发挥12312商务举报投诉、咨询服务的功能。打击成品油超范围经营、以次充好等违规行为,取缔无证经营,保障成品油市场安全稳定运营;切实转变商务管理职能,履行市场监管职责,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广大消费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8.加快农村消费市场网络建设。结合农村地区建设,支持商贸流通企业投身发展农村商贸流通。整合农村商贸资源,鼓励发展农村超市或商店向综合商贸服务社转变,融合农资、药品、图书、音像等经营内容,提高农村商业网点综合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创新农村物流配送方式,支持商贸企业采用公交车搭货、上门提货和农产品易货等配送方式,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农村商品统一配送率。推动农家店信息化改造,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农村超市经营管理水平。加快农村流通现代化,不断推行“农网对接”、“农超对接”。
三、保障措施
实现“十三五”期间商贸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关键是抓住当前重要发展机遇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充分利用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改革制约商贸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在强化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运用市场机制,促进商贸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加强队伍建设,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为实施“十三五”规划提供组织保障
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商贸干部队伍是商贸业改革与发展的组织保证。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注重培养和选拔年轻干部,调整和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廉政建设,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反对奢侈浪费,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干部队伍。
(二)加快商贸业改革步伐,建立多渠道参与商贸业的对外开放机制,为实施“十二五”规划提供社会保障
以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商贸业自我发展机制为目标,加快商贸业发展改革步伐,使商贸业的改革发展适应经济社会长远发展要求。创新商贸业发展模式,提高商贸流通效能;改革国有商业企业管理体制,激活国有商业企业发展活力;改革流通发展方式,以大力发展新兴现代流通业为导向,发挥《济源市商业网点规划》职能,建立具有特色的专业市场,提升商业辐射功能;改革宏观调控职能,加强市场监测和风险预警,搞好重要商品储备,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三)努力推进商贸业管理制度化,规范和完善各项工作措施,为实施“十三五”规划提供制度保障
制定完善行政审批及社会服务行为规范,形成行政审批规范,社会服务优质,行政执行准确,促进商贸业工作管理高效、规范、有序的工作体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对商贸流通产业的调控、管理和服务。加强产业规划引导,做好任务分解,落实配套措施,把各种调控政策与行业发展规划紧密衔接起来,保障规划的贯彻和有效实施。
(四)加快商务工作信息化建设进程,搭建商务管理和服务平台,为实施“十三五”规划提供技术保障
“十三五”期间,将大力提高商务服务现代化水平和商务信息化程度,建立信息中心,促进管理和服务规范化。加快商贸流通业的质量体系、标准体系建设,加强诚信教育,完善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丰富商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不断完善提高现代商业服务水平,打造诚信品牌,营造现代商业理念,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保障市场秩序,加强对拍卖、典当、二手车、汽车拆解、旧货等市场的管理,完善诚信体系建设、培育行业自律,营造良好的商贸流通业发展环境和消费环境。
2017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