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要闻
央视《焦点访谈》关注济源蔬菜制种产业发展 徐衣显畅谈济源蔬菜种业发展未来
来源:济源日报 作者:侯琪琳 时间:2025-11-06 09:08

11月5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焦点访谈》栏目播发《培育“金种子” 提稳菜篮子》专题节目,向全国观众展现济源因地制宜发展蔬菜制种特色产业,推介济源聚力科技创新,突破“卡脖子”技术制约,实现蔬菜制种品种攻关、良种繁育,让“中国种子”牢牢扎根沃土的经验做法。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徐衣显在节目中接受央视记者采访,畅谈济源蔬菜种业下一步发展方向和美好前景。

徐衣显表示,济源将聚焦蔬菜种业核心竞争力,深化与中国农科院的产学研合作,着力构建现代种业产业体系,打造全国重要的蔬菜种子供应保障基地、亚洲最大的洋葱杂交种子繁育基地、世界一流的十字花科蔬菜种子生产基地。

节目指出,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如果种子不是由自己生产,我们餐桌上的蔬菜就只能受制于人。在王屋镇柏木凹村,农民们正在忙着栽种葱苗。这些葱苗从长大到收获需要10个月。种子成熟采收、检测后,将走向全国各地。

良种繁育过程每一环节的操作,都影响着蔬菜种子的产量和质量。节目介绍,良种繁育对于品种的推广至关重要。科研院所的父本和母本种子分别种植,发芽出苗后定植入大田,经过花期人工授粉或昆虫授粉,结出种子。农业科学家、科研人员在实验室、试验田培育良种,强化技术攻关,把蔬菜种子牢牢地掌握在中国人自己的手里。

“科研人员扎根实验室,制种企业深耕田间,地方政府保驾护航,几方合力蹚出了蔬菜种业的逆袭之路。”节目指出,为了推动蔬菜制种产业发展,济源投入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了629座标准化育苗大棚,建设提水站、蓄水池,铺设供水管道36万米,有效解决了规模化育苗难、望天收等瓶颈问题,让企业和农户吃上了“定心丸”。在创新赋能上,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共建中部研发中心,建成了河南省十字花科蔬菜种子繁育工程技术中心,引进了国内首个长日照洋葱分子育种实验室,突破了洋葱杂交育种“卡脖子”技术难题。

节目介绍,截至2024年年底,济源蔬菜制种面积接近7万亩、年产蔬菜种子480万公斤,以白菜、甘蓝、萝卜为代表的十字花科蔬菜种子更是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的45%以上,制种产业年产值达5亿元,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055元,高出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五分之一。

扫一扫
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