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要闻
扛牢学习教育政治责任一体推进学查改 推动济源在“两高四着力”上走在前作示范
来源:济源日报 作者:徐衣显 时间:2025-07-11 08:28

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点题、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巩固拓展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要在一体推进学查改上下功夫,把党员干部个人查摆整改与组织查摆整改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把作风硬要求变成硬措施、让铁规矩长出铁牙齿,确保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省委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时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两高四着力”,部署开展“学查改”系列专项行动,是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的生动实践,明确了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具体抓手和实践路径。济源示范区认真落实中央、省委部署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一体推进学查改确保学习教育见行见效,为奋力实现济源在落实“两高四着力”部署要求上走在前作示范提供坚强保障。

坚持学思想、悟原理、重践行,在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上增强定力、把牢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上坚定清醒是思想政治上坚定清醒的前提,科学理论是理想信念坚定的基础。我们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引导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完善领学促学机制。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读书班等制度,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抓实学习宣传培训。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训计划,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河南时重要讲话精神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分层分类组织开展学习研讨和教育培训,深入开展宣传宣讲,引导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对标对表、行动上狠抓落实,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全面见行见效贯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时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部署要求,紧密结合济源实际,确立了“1+5+N”战略布局,“1”是“愚公移山谱写新篇、两高四着力做示范”奋斗目标;“5”是明确打造产业强市、建造精致城市、塑造文旅品牌、营造一流环境、筑造坚实基础五项重点任务;“N”是落实“1+5”的一系列工作要求和重大部署,包括建设创新济源、精致济源、文美济源、活力济源、幸福济源“五个济源”,营造高效服务的政务环境、公正严明的法治环境、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履约践诺的信用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清朗健康的网络环境“六个环境”,推进12项重点工作等,努力开创济源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新局面。

坚持促转型、提质效、优环境,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靶向用力、奋勇争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认真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作风建设新成效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我们坚持从作风上入手、在工作中发力,对照新发展理念和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边查边改、全面整改,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作示范。坚持优化存量做增量、无中生有做新量,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以重点产业链群培育为抓手,引导有色、钢铁、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科学评估投资与收益,为高质量发展蓄足后劲、形成支撑。在促进产城、城乡融合发展上作示范。注重精确规划、精美设计、精心建设、精细管理、精准服务、精明运营,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现代城市样板。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充分发挥现有典型示范作用,引领基层党组织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以产业振兴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全面推动基础设施提质增效,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上作示范。从资源端、转化端、产业端、市场端系统发力,按照“建设创新性场景、打造年轻化业态、强化引流式传播、塑造目的地品牌”发展思路,积极培育高品质商业街区和夜间经济集聚区,高水准谋划实施一批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引流式文旅融合项目,塑造文旅特色品牌和现代化商圈新地标,打造品质一流、时尚引领的文化体验和休闲旅游目的地。在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上作示范。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大黄河湿地保护开发、水资源配置、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国土绿化等工作力度,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保障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绿色成为济源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底色。

坚持抓基层、强基础、固根本,在深化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中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就扎扎实实加强社会治理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根本,推动资源、服务、管理下沉,确保社会治理各项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我们坚持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过硬作风化解矛盾、破解难题,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强化高质量党建引领。深入推进“五基四化”,制定“三联三整合”具体举措,抓好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通过村(社区)“两委”换届,建强基层治理骨干队伍,探索强村带弱村组团发展和联村共建、支部共建模式,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扎实做好“两企三新”组织党建工作,推动党组织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高标准建好用好网格。根据不同区域、功能科学合理划分网格,推动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加强专职网格员和志愿者队伍建设,推动人大、政协及群团组织深度融入基层治理体系,发挥好党员、网格员、社会调解员、“五老”、志愿者等群体作用,用好大数据智慧平台,进一步提升治理效能。更好凝聚服务群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积极回应群众利益诉求,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高质量办好重点民生实事,切实解决教育、医疗、养老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有效防范化解风险。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常态化分析研判和排查治理风险隐患,总结推广“三调四化五聚焦”等经验做法,及时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坚决有效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房地产领域风险,持续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极端案事件发生,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生活幸福安宁。

坚持树导向、严标准、建机制,在推动作风建设常态长效上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改进作风问题上,我们不能退,也退不得,必须保持常抓的韧劲、长抓的耐心,在坚持中见常态,向制度建设要长效。我们坚持标本兼治、系统施治,着力在完善制度机制、激发内部活力上下功夫,把高标一流、奋勇争先的标准立起来、硬起来、落下去,真正从源头上遏制不正之风。树立鲜明导向。树立旗帜鲜明的政治导向、实干实绩的用人导向、大抓基层的工作导向、示范争先的绩效导向,落实落细“三个区分开来”,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对敢于创新、勇于担当、作出示范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给予奖励,对慵懒无为、延误发展的反面典型从严问责、依规惩处,对积极创新创业的企业群众鼓励支持,在全社会营造干事创业、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严格标准体系。把“两高四着力”部署要求以“1+5+N”战略布局进行目标化、项目化、标准化落实,建立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考核评价和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等标准体系,引导各级各部门自觉向高标准看齐,确保示范区上下锚定共同的奋进坐标前进。深化机制创新。聚焦“两高四着力”健全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发挥“1+5+N”工作专班作用,强化部门与开发区、镇(街道)协同,对重点任务实行定期观摩、台账管理、协同作战,形成工作闭环,以过硬作风推动各项工作落细落地。健全完善同级同类警示教育、风腐同查同治等机制,从严落实四个“十严禁”要求,紧盯公务差旅、公款接待等重点环节和违规吃喝、酒驾醉驾背后的利益勾兑等风腐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增强党性、严守纪律、砥砺作风融入日常、化为习惯,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良好发展环境。

(原载于《河南组工通讯》)

扫一扫
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