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切实解决广大百姓关心关切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年来,市政协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牵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和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论述,瞄准高质量发展“硬骨头”,锚定高效能治理“拦路虎”,积极构建“主动选题—立体调研—实效转化”的全链条、闭环式调研模式,以调研提质推动作风转变、工作增效,努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济源实践新篇章广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点亮“探照灯”,精准选题把方向
选题是调研的起点,更是掌握调研主动权的关键。
市政协主动作为,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和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探索建立政策研学寻坐标、两会现场觅良机、务虚会议绘蓝图、部门走访把脉搏、成果延伸促深化“五维联动”选题机制,让调研选题始终与党政中心工作同频共振、精准对接。
今年初,市政协组织委员深入学习中央、省、市两会精神,组织召开年度务虚会,开展部门走访,跟踪往年调研成果办理落实情况等,因地制宜确定“发展特色森林食物”“促进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治理”“推动‘三医’协同发展”“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等十余项重点调研课题,科学制定市政协年度调研协商工作计划,为调查研究装上了精准导航,让其更具主动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握紧“手术刀”,立体调研挖根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要“既总体分析面上的情况,又深入解剖麻雀,提出可行的政策举措和工作方案”。
市政协坚决摒弃“打卡式”调研套路,以“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为目标,用“下马看花”的耐心与韧劲,构建全流程调研工作体系。
政治引领铸魂。市政协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传承“延安调查”“寻乌调查”红色基因,增强各委办做好调查研究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筑牢调研工作思想根基。
深入一线求实。突出问题导向,建立完善“研究—调查—再研究”工作流程,坚持“调查、研究”一体推进,做到无问题不调研、无方案不调研,并根据调研开展情况动态调整实施方案。其中,在“建造精致城市”调研中,市政协工作专班精心设计“双线考察”,既走访繁华商业区与新建城区,又深入老旧社区与城乡接合部;既调查本地情况,又围绕城市综合管理、垃圾分类等痛点问题向外地“靶向取经”;既落实原定调研方案,又动态调整调研内容,确保调研始终聚焦实际问题寻找最优解。
方法创新破局。市政协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依托“智慧政协”综合管理平台,通过朋友圈、公众号、视频号等,组织开展线上调研网络议政,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民间智慧”。在“擦亮济源篮球文化名片”网络议政中,广泛征集各行各业群众意见建议159条。这些来自基层的“声音”,为政协的调研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独特的视角,使信息来源更加广泛深入。
全流程调研工作体系的构建,犹如一把“手术刀”,不仅深入剖析了问题根源,也助力政协提出了更实的对策,为政协更好履行职能、服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用好“推进器”,闭环落地提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
示范区政协工委主任、市政协主席谭江多次指出,政协调研成果发挥应有效能,不能坐而论道,止于协商活动;不能简单上报,止于领导批示,必须着力用好“推进器”,推动建立“施工图”,让其真正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强大动力。
为推动调研成果从“纸上数据”转化为“实际成效”,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市政协积极探索并构建全链条、多维度的保障机制,助力整体工作质效全面提升。
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市政协加强与党政部门、群团组织、基层镇办、网络名人的沟通联系,围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协商赋能基层治理”“老旧小区改造需关注居民体验认可”等协商议题开展调研,形成大会发言、重点提案、社情民意等,畅通彼此转化渠道,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让调研成果真正为发展出谋划策。
建立成果采纳机制。市政协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协助示范区党工委办公室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协协商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列入市政协年度调研计划的选题,调研协商成果要进入决策程序,由示范区党工委委员会议暨市委常委会会议或示范区管委会常务会议研究提出采纳落实意见,交相关职能部门落实。2024年以来,示范区党工委委员会议暨市委常委会会议或示范区管委会常务会议先后研究“建立有色金属产业联盟”等政协调研协商成果10余次,有力促进了调研成果从“纸上”落到“地上”,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落实成果督办机制。市政协完善落实政协机关、督查部门、承办部门“三联动”督办落实机制,高效推进调研成果贯彻落实。“打造社区小食堂,助力居家养老大民生”的调研成果转化为重点提案后,由示范区民政局等提案承办单位办理。通过科学规划布局、加强政策指导、优化服务质量等多种措施,推动委员建议实实在在落地开花。目前,济源已建成运营供销社“超市+大食堂”“慈善+养老助餐”等不同模式的助餐点114个,可解决5000余名老年人用餐问题,服务范围可覆盖5万名老年人,“吃得好、花钱少”已成为居民们对社区食堂的一致评价。
探索成效评估机制。市政协对重要调研协商成果,适时组织“回头看”,开展满意度测评,让转化成效“看得见、摸得着”,形成“调研—转化—提升”的螺旋上升通道,不断推动调研工作提质增效,让调研真正成为促进济源发展、惠及民生的重要力量。
从太行山下的物流园区到黄河岸边的和美乡村,从民生关注的教育医疗到社会治理的协同共进,市政协在察实情、聚民智中校对履职坐标,在破难题、出实招中彰显协商力量,用一份份粘泥土、带露珠的调研成果,生动诠释“两高四着力”的实践答卷,为济源现代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政协智慧与奋进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