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民生既连着家事,也连着国事,是民心所向,也是发展所需。
今年济源“两会”期间,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徐衣显提出,要创造品质生活,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扎实推进重点民生实事建设,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会保障城乡全覆盖,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医疗、养老等热点难点问题,让高品质生活更加可感可及可享,加快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区。
连日来,示范区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济源“两会”精神,表示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时刻牢记民生无小事,把创造品质生活贯穿到全年的工作中,全力惠民利民、持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顺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新期待,为增进民生福祉贡献力量。
校园食品安全,一头连着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另一头关系着家庭幸福与社会稳定。如何让“校园餐”成为“放心餐”?去年以来,示范区教育体育局积极探索学校中央厨房集中配餐模式,引进济源市粮业有限公司国有平台,在济源一中初中部、北海中学和天坛实验小学试点运行“中央厨房+卫星厨房”模式,坚持“服务第一、微利经营”的原则,切实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与传统模式的校外配餐相比,学校中央厨房集中配餐模式通过“中央厨房食材洗切粗加工、学校加工点烹饪再加工、教室分餐食用”的方式,把原来校外配餐的热链运输改为粗加工食材冷链运输,缩短食品从制成至食用的间隔时间,保障配餐口感品质,使学生吃上低价优质的“校园餐”。
“目前,北海中学、济源一中初中部已实现正式供餐,惠及师生近4000人;天坛实验小学基础设施改造基本完成,预计5月份可以具备供餐条件。”示范区教育体育局体卫艺科科长李军光告诉记者,该局还将持续跟踪“推行学校中央厨房集中配餐模式”民生实事项目进展情况,筑牢校园食品安全底线,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确保学生在学校吃得营养、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养老这一关乎广大群众福祉的民生话题,持续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每天中午,67岁的赵艳枝与老伴儿会准时来到供销大食堂就餐。与自己在家做饭相比,这里的饭菜种类更丰富,价格也实惠。
供销大食堂开业以来,吸引了众多像赵艳枝一样的老年顾客。他们年龄较大,孩子又不在身边,吃饭成了难题。供销大食堂为这些老年人提供了餐饮服务,有效提升了他们的生活品质。
“老年助餐服务是关系老年人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也是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示范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吕国柱表示,2025年将持续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在2024年已建成助餐点的基础上,再进行规划布局,新增更多的助餐点,顺应老年人对高品质生活的新期待,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
从城市到乡村,目前示范区的养老服务体系全面布局、稳步建立。与此同时,示范区以居家养老服务为重点,积极探索普惠养老、老年助餐、医养结合、康养产业等养老服务模式,“老有所养”正在向“老有优养”迈进。
妇女儿童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为让他们享受到更加普惠、公平、高水平的公共医疗服务,近年来,示范区持续免费开展“两癌”(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两筛”(预防出生缺陷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并将其纳入民生实事项目重点推进,兜牢民生底线,保障妇女儿童健康。
“‘两癌’筛查、‘两筛’工作是守护妇女儿童健康的一道重要防线,对预防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保障妇女健康水平影响深远。通过这一工作,疾病可以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示范区卫健委妇幼健康科科长杨阳表示,接下来将优化服务体系,将民生实事做实做细,不断推进妇女儿童健康权益保障工作,为他们的美好品质生活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