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下午,由示范区党工委宣传部、示范区文明办联合主办的我是愚公家乡人 我是文明实践行动者——“我们的节日·清明”济源示范区“品读春之诗韵·共倡文明新风”移风易俗主题文化示范集中活动在市博物馆精彩上演,吸引了1000余人次观看。
据悉,此次活动融合诗词歌赋、民乐演奏、非遗展示与红色教育等元素,分为“春之韵”“祭之思”“行之美”三个篇章,通过“文艺宣讲+诗会+沉浸体验”等形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完美融合,为广大市民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活动现场还设置了清明知识现场问答、手印画绘制“文明绿树”等互动环节。
当日下午3时30分,伴随着清脆的童声朗诵《春》,活动正式拉开序幕。在“春之韵”篇章中,《清明》《清明夜》等与清明相关的古诗词通过母子联诵、夫妻对诵、父子共读等形式一一呈现,带领观众感受了中国传统诗词的魅力;走秀节目《春趣》,向观众展示了东方美学的韵味;诗朗诵《诗词里的春天》与现场牡丹花鸟画创作的完美配合,更是让观众领略到艺术交融的独特魅力。
随着活动进入第二篇章,现场氛围渐趋庄重。《一封未寄出的家书》《今夜星光灿烂》《清明·致敬英雄》等朗诵节目轮番上演,或结合情景剧演绎,或与舞蹈相互搭配,将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娓娓道来,字字句句叩击着观众的心,引得台下观众为之动容。连接起1921年与2025年的《时空信箱》、以红色剪纸致敬先烈的《剪出思念》……一个个精心策划、满怀对先烈追思之情的节目,构成了清明时节缅怀先烈、传承红色精神的深情表达。
“节目很精彩,让我在享受中国诗歌的魅力和文字的力量的同时,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健康路小学六(2)班学生冯孝康在观看了节目《时空信箱》后说。
移风易俗,重在实践。第三篇章“行之美”以情景剧、科普宣讲、倡议发布等形式,将文明新风的倡导推向高潮,推动了文明理念落地生根。文明双讲《话说“济水”》《平安清明·防火先行》既托起文明的高度,又夯实平安的厚度;移风易俗原创情景剧《文明新风进万家》、诗朗诵《向中华文明问好》等节目通过不同的表演形式引导大家破除陈规陋习,引发观众深思。现场还发出《让清明更“清明”》倡议,倡导以鲜花祭祀、网络追思等绿色方式寄托哀思,呼吁市民摒弃陋习,共建文明济源。
台下设置的缅怀先烈红色物品展、乡土记忆民俗文化展和移风易俗宣传片大屏展播等,同样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进一步强化了活动主题。
“这次活动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不仅是书本上的文字,还是可以融入现代生活的精神财富。”市民侯江华带着孩子参观了民俗文化展后感慨道,无论是台上的节目还是台下的展览,都让她在享受艺术的同时,也接受了文明教育。“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热爱和守护我们的国家,宣扬移风易俗,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侯江华表示,今后她将积极响应文明祭祀、移风易俗倡议,为城市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