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电影《长安三万里》“天下谁人不识君”主题活动首站在济源举办。图为活动现场。 本报记者 郑海波 王鸿斐 摄
“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7月22日,电影《长安三万里》“天下谁人不识君”主题活动首站在济源举办。影片导演谢君伟、邹靖,动画总监黄鹤宇,制片经理曾凡预,数字绘景组长陈永虎等主创团队人员齐聚王屋山,在阳台宫下以诗会友,共赴一场充满诗意与浪漫的传统文化盛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作为今年中宣部“国家重大题材”项目工程,《长安三万里》是追光动画“新文化”系列的开篇之作。影片以高适的视角娓娓道来李白的一生,在二人旷世之谊背后,亦牵扯着唐代由盛转衰的风云诡秘。高适与李白之间数十载的动人情谊,和在那个璀璨的大唐盛世下,杜甫、王维等心怀壮志的大唐“群星”追逐人生理想的精彩故事,带领观众穿越千年,感受一场锦绣盛唐风貌。
李白与济源有不解之缘。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与杜甫、高适同游王屋山阳台宫,创作了其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上阳台帖》。影片主创团队表示,此次来到济源,走进王屋山,就是想跟着李白的足迹,走一走他当时走过的路,看一看他当时看过的景,感受一下济源作为千年前文人名士向往的地方,其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王屋山,《长安三万里》主创团队参观了王屋老街,沿道境广场拾阶而上,观看了文化长廊李白彩绘和《上阳台帖》雕塑,与现场观众热情互动,分享了影片的创作思路、表现手法、现实意义和创作历程中的深刻感悟。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银幕上带着醉意的李白举杯吟出《将进酒》,与诗人朋友驾鹤飞越星河,在九天之上与仙人共饮。王屋山下,电影主创团队与现场百余名观众共同书写《上阳台帖》,表达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敬仰。
影片主创团队表示,《长安三万里》的“出圈”是传统文化拥抱大众的一个缩影。在影片人气飙升的背后,除了有来自传统文化的故事框架、人物IP和唐诗,还有众多中国传统美学的加持。李白和高适在“海天霞”中策马扬鞭,李白在“碧山”里“轻舟已过万重山”,王维在“库金”内弹琴等等,这些“听上去就很美”的中国传统色,包含着千百年来的东方审美和古老智慧。“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长安三万里,也是五千年的沧桑和骄傲。”导演谢君伟感言,当历史湮灭在岁月长河中,留下的是史书上的笔墨与传诵至今的诗文。以诗为载体的文化传承,则让当下观众找到与古人血脉相连的亲切感。相信济源一定会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把厚重的历史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