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要闻
用“硬措施”抓好“软环境”——示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市场营商环境之“优”激发市场活力
来源:济源日报 作者:赵传杰 陈建庄 时间:2023-01-13 09:20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沃土”。示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职能部门,承担开办企业、知识产权、市场监管三项优化营商环境一级指标的牵头工作。

2022年以来,该局始终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项重大工程、战略性基础工程,围绕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持续创新推出优化营商环境“硬措施”,全方位提升开办企业便利度,全面提升市场监管效能,全链条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充分激发市场活力,让市场主体这一经济“细胞”更活跃、更健康,持续为济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打造“济速优办”品牌 跑出开办企业“加速度”

“原来开办企业需要去市场监管、税务、社保、公积金、银行等多个部门窗口办理,没想到通过‘一网通办、一窗通办’平台一次提交材料后,马上就拿到了营业执照,完成了社保、医保、公积金账户和银行预约开户所需的全部事项,真是太方便了!”济源市恒迪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文娟激动地说。

去年以来,示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聚焦“提升开办企业便利度”这一核心要素,坚持目标导向,从环节最少、收费最低、效率最快、服务最优四个方面入手,从提速度、拓广度、增温度“三个维度”融合推进,持续打造“济速优办”服务品牌,开办企业服务水平和效能得到明显优化提升,使广大市场主体享受到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的服务,市场主体活力充分激发,平均每周新登记市场主体500家以上。

工作过程中,该局融合推进“三个维度”,打造“济速优办”服务品牌。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开办速度。深化“多证合一”改革,推行“菜单点选式”服务,精简申请材料和登记环节,开展企业登记智能审批,持续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简化申报材料和登记环节,提升服务效率,削平准入门槛。搭建服务平台,拓展服务广度。持续深化“企业开办+N项”服务,拓展服务项目广度;推行“自助办、就近办”服务,拓展服务空间广度;推动服务迭代升级,拓展服务时间广度,从项目、空间、时间三个广度上,持续搭建服务平台,方便市场主体全时空办理登记注册业务。创新服务模式,增加服务温度。推行“容缺办理”,开通登记注册“绿色通道”,实行口述帮代办登记服务,进一步优化提升开办企业服务效能。

营商环境优,市场主体活。2022年,示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硬核”措施持续优化市场营商环境,充分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市场主体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市场主体在严峻疫情防控形势下实现了逆势增长,取得了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的显著成效。

2022年,示范区新注册市场主体27645户,同比增长112.31%,市场主体总量达101710户,首次突破10万户,同比增长22.87%,同时积极推进市场主体转型升级,完成个转企142户,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2户,持续为济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夯实实体经济基础。

下一步,示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将继续坚持按照“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效率最高、服务最好”要求,以开办企业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为抓手,持续打造“济速优办”服务品牌,拓展“开办企业+N项服务”,深化“证照联办”改革,扎实提升登记注册开办企业的效率和质量,为市场主体松绑,让广大群众受惠,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创新提升监管效能 为市场主体“保驾护航”

“我们看一下发热类药品的定价,一定要按照正常的价格销售,不能随意提价……”2022年12月26日,示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在济源大道一家药房检查药品及医疗器械价格,引导经营者公平、合法、诚信经营,维护市场秩序稳定。

强化药品市场监督巡查是示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进一步提升市场监管效能的一个缩影。2022年,示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围绕商事制度改革和“放管服效”改革持续发力,把好事中事后监管关口,健全完善信用监管制度,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创新包容审慎监管模式,全面提升市场监管效能,助力提升企业活跃度,为企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为加快构建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进一步加强信用监管和智慧监管,示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工作,以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行业信用评价结果等为依据,对监管对象进行信用分类,根据其信用等级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措施,构建事中事后信用监管闭环,事前承诺、事中信用分级分类、双随机高效科学监管体系,对除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外的A类市场主体开展“触发式”“沙盒式”监管,事后推进部门共同运用信用监管成果,强化联合惩戒。

该局将信用风险分类结果融入双随机抽查检查,邀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协同检查,三管齐下,提升执法精准性,实现“双随机、一公开”覆盖率100%,完成部门联合抽查26次;随机抽取市场主体3700户,全部完成公示。

在强化信用监管的同时,该局积极协调示范区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等相关部门,督促指导各部门将监管数据汇聚至“互联网+监管”平台,将数据汇聚情况列入示范区目标绩效考核,提升认领率和监管事项覆盖率,监管事项主项覆盖率52%、子项覆盖率38%。针对监管事项认领率低的问题,该局加大督促指导力度,重新梳理监管事项,做到“应领尽领”。在此过程中,示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涉及的新的认领率达到89%,位居全省较高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为进一步提升执法规范水平,按照“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监管理念,示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推出13项“硬核”措施,制定“四新经济”市场主体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违法行为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违法行为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清单,建立具有弹性的包容审慎监管制度,对“三张清单”内“四新经济”市场主体全面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实现“创新”与“监管”的统一,形成包容有度、审慎监管的治理格局,为“四新经济”发展预留足够空间,着力营造促进“四新”经济健康发展的良好营商环境。

构建知识产权高地 为创新发展“加油赋能”

“通过商标质押,我们成功从银行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600万元,有效缓解了向北美、南非、澳大利亚等地区和国家出口产品资金短缺的问题,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近日,谈及使用商标质押担保贷款,中原重型锻压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王济生坦言,“这不仅体现了商标品牌的价值,还实现了‘知产’变资产。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商标保护力度,进一步挖掘商标的潜在价值。”

2022年,示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创新举措,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和制度体系,厚植知识产权沃土,着力打造公平公正的市场营商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持续优化知识产权营商环境,是示范区改革发展的内生需求和迫切动力。2022年,示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河南济世药业有限公司,在全省首家开展“济世杯”线上知识产权有奖竞赛活动,提升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济源市知识产权数字确权认证中心挂牌成立,成为河南首家以区块链技术为支撑的知识产权数字确权认证中心。该局遴选河南涛声律师事务所等3家机构为示范区首批商标品牌指导站,在抖音平台开设全省首家“知识产权小课堂”公益栏目。河南济创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以现代化公司运营的模式,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维权援助、信息利用、人才培训、交易运营等“一站式”全链条服务,成为河南首个地市级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一批全省率先、首例等标志性、引领性的知识产权改革举措,进一步优化了济源的招商引资环境。去年以来,示范区新建和招商引资年产15万吨锌基材料绿色智造、年产120万千米电线电缆等项目142个,总投资额779.38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74%,为济源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与此同时,示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照、吸取先进地区知识产权营商环境优化经验,不断补足知识产权保护和运营“短板”,拉长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链条”,打通知识产权社会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了专利保险、地理标志、司法确认、商标质押融资、强企备案等五项工作“零的突破”,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成效更加彰显。

良好的知识产权营商环境,孕育了创新型高品质现代化示范区成长的沃土。目前,济源已建成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钢产品深加工及现代装备制造基地、纳米材料产业基地;建成全球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种子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杂交洋葱种子生产基地,获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级出口蔬菜种子质量安全示范区,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达到82%,居全省第2位;城乡一体化程度超过80%。2022年,示范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总额突破3.5亿元,增长率超过100%,受到河南省知识产权局通报表扬。这是示范区持续优化知识产权营商环境交出的又一亮丽答卷。

“示范区将继续以知识产权、信用等各类数据为基础,引导银行金融机构积极对接‘白名单’企业,实现银企精准高效对接,推进知识产权与金融深度融合,让知识产权运用惠及更多企业,为企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知识产权营商环境。”示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营商环境是竞争力和软实力。哪里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里去、企业就往哪里聚。示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将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以“精雕细琢”的硬举措,优化市场监管领域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为奋力建设创新型高品质现代化示范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济源贡献市场监管力量。

扫一扫
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