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产业集聚(开发)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企业: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的意见》(豫政〔2013〕68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的通知》(工信部信〔2013〕317号)和《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济政〔2014〕13号)精神,加快推进我市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开展两化融合领域试点示范工作,加强两化融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推进电子信息产业、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为抓手,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推进我市工业发展四大行动计划(传统优势产业提升计划、高成长性产业壮大计划、新兴产业培育计划、中小微企业倍增计划)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打造济源工业升级版,为我市率先建成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四化同步发展先行区提供保障。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全市两化融合取得明显成效。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00亿元;钢铁、有色金属、能源、化工、建材、机械制造、矿用电器、食品药品等行业大中型企业广泛推进两化融合,基本实现信息化综合集成应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到70%以上,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研发、管理和生产控制的比例达到60%以上,应用电子商务开展采购、销售等业务的比例达到50%以上;两化融合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软硬件开发等领域驱动的信息技术服务业蓬勃发展;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和产品中的应用成效显著。
三、政策措施
(一)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从2015年起,从我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1000万元的两化融合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两化融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两化融合领域技术研发和应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电子商务和其他为两化融合提供支撑的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等。年度两化融合专项资金的使用,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财政局提出意见,报市政府研究确定。
(二)实施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工程。重点在智能制造、“互联网+工业”等方面实施一批试点示范工程。智能制造方面,重点培育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推广智能制造生产模式,加快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先进制造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互联网+工业”方面,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按需制造、个性定制、众包设计、远程服务等新型制造、服务模式;推动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促进研发、制造、销售、采购、管理、服务等生产经营各环节的企业间协同。
(三)加强两化融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每年确定一批两化融合重点服务企业,通过政府实施公共服务项目或向专业机构购买服务等方式,为重点服务企业提供平台、信息、培训、通用软硬件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通过组织高层次专项培训、赴先进地区和企业考察学习等形式,提升重点服务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对两化融合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
(四)促进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支持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实现采购、销售、服务等流程电子商务。加强与大型电子商务平台的合作,积极为中小微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提供公共服务。积极参与“豫货通天下”活动,培育或引进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组织开展工业企业和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对接活动,不断扩大我市产品的网上市场。鼓励电子商务协会、校企合作组织、共青团组织开展电子商务宣传、培训、交流和创新、创业、互助活动,打造我市电子商务地域品牌。
(五)壮大信息技术服务业市场主体。鼓励我市大中型企业基于自身信息技术力量设立全资或股份制信息技术服务企业,鼓励省内外知名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鼓励中高等院校师生、大学生村官以及其他有能力的社会力量创办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信息技术服务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为业务优势突出、社会广泛认可的信息技术服务企业授予荣誉称号,并对获得荣誉称号的企业在政策、服务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六)引导信息技术服务业集聚发展。引导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向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中高等院校及其周边集聚。加快推进电子商务或信息技术服务园区(众创空间)建设,支持行业协会、校企合作组织、共青团组织、优势企业或中高等院校参与园区(众创空间)的建设和运营。鼓励采取公私合营(PPP)模式,建立信息技术服务方面的市场化建设运营主体,重点推进我市公共服务领域的信息化建设。
(七)培育新兴信息技术服务业态。深化物联网应用,重点支持面向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节能、环保、物流、产品追溯等领域的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服务;促进大数据集成应用,支持和鼓励主要行业骨干企业应用大数据技术提升智能决策水平和经营效率;鼓励电信运营商、信息技术服务商之间加强合作,有效利用平台资源、数据资源和渠道资源,通过云服务模式向企业和其他主体提供服务;抢抓“宽带中国”、“宽带中原”建设机遇,加快推进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及其衍生产业发展,努力提高面向产业应用的网络服务能力。推进“互联网+”,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与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八)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加大电子信息产业招商引资力度,依托电子信息产业园区,重点发展集成电路、关键电子元器件、智能控制、智能制造、智能终端、新型储能、新型传感、新型照明、新型显示、软件、动漫和面向“三网融合”、北斗导航、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产业和产品,努力将电子信息产业打造成我市新的支柱产业。鼓励电子信息产品生产企业、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与工业企业战略合作,加快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工艺流程、安全生产、节能减排、市场营销、日常管理等环节和产品中的应用,促进产业、产品升级。
(九)加强两化融合领域人才建设。引导企业完善信息化工作机制,积极引进两化融合领域高端人才,大中型企业力争3年内全部建立首席信息官制度。引导中高等院校依据企业和社会需求,开设两化融合领域课程和专业;加强校企合作,通过订单培养、建立实训基地等形式,培养大批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用人才。我市引进人才、支持人才创业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要向两化融合领域倾斜,为加快推进两化融合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组织保障
认真贯彻落实济政〔2014〕13号文件精神,成立济源市两化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及专家组(对专家组实行动态管理,适时调整或补充成员),凝聚合力、密切协作,紧紧围绕我市工业发展四大行动计划,统筹组织推进两化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及专家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负责日常各项工作的组织与协调。
本意见自印发之日起实施,《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意见》(济政〔2011〕90号)、《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济源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济政文〔2011〕125号)同时废止。之前我市有关规定与本意见不一致的,按本意见执行。
附件:1.济源市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2.济源市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作专家组名单
2015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