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主动公开基本目录 > 政策解读 > 部门解读
《济源“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政策解读
发布机构:济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时间:2022-10-24

一、文件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省委省政府把“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作为“十大战略”之首。

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首位战略,根据省委工作会议、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结合《河南省“十四五”科技创新和一流创新生态建设规划》《济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零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示范区工科委编制了《济源“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二、文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规划主要分析了济源科技创新的发展基础和形势,提出了“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规划共分为十一章,主要围绕“形势目标、重点任务、组织保障”三个方面谋划布局。

第一章“全面塑造创新发展新优势”,主要围绕形势目标对科技创新发展基础、发展形势进行了阐述,总结了“十三五”期间科技创新发展重大成绩,分析了济源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确定了新的发展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主要工作目标,创新投入大幅增长,创新平台集聚倍增,创新企业不断涌现,创新人才加速荟集,开放合作能级提升,创新环境更加优化,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基本构建完备,创新创业良好生态基本形成。

第二章至第十章围绕“重点任务”主要突出“九项任务”,即加快构建创新平台建设体系、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力量、加快打造创新人才高地、纵深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应用、实施乡村振兴和生命健康支撑行动、着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加快形成科技开放合作新格局、全力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生态。具体如下:

第二章“加快构建创新平台建设体系”,主要通过加快培育战略创新平台、锻造提升高能级创新平台、支持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培育市级创新平台、培育壮大平台后备力量、构建平台梯次升级机制等措施,到“十四五”期末市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机构达到340家,实现总量倍增目标。

第三章“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力量”,主要通过重点培育创新引领企业、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支持组建创新联合体、提升高校院所创新能力等措施,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到“十四五期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基本实现研发活动全覆盖,创新龙头企业实现新突破,高新技术企业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第四章“加快打造创新人才高地”,主要通过积极引进创新人才和团队、加强培养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着力培育企业创新管理人才、努力拓宽招才引智新渠道、持续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不断优化人才安居发展环境等措施,持续优化创新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第五章“纵深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主要通过完善创新主体政策体系、重塑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推进科技领域放权赋能改革、推行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等措施,加快推动政府职能由管理向服务转变,全面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第六章“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应用”,主要通过加强传统优势产业关键技术突破、加强新兴产业关键技术突破、加强未来产业关键技术突破等措施,重点突破发展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构建现代产业技术支撑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第七章“实施乡村振兴和生命健康支撑行动”,主要通过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和生命健康科技支撑行动,在种业关键技术、美丽乡村建设、农业农村创新发展等方面推动农业科技研发能力和成果培育转化,助力乡村振兴;在人口健康、生命安全等方面强化生物医药创新研发、防灾减灾救灾关键技术应用,提升生命健康精准服务能力和预防保障能力。

第八章“着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主要通过促进科技成果中试熟化、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合作、加快双创载体布局建设、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等措施,搭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全面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第九章“加快形成科技开放合作新格局”,主要通过深度融入全球创新体系、深入推进跨区域跨部门合作、推进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等措施,积极融入郑州“1+8”都市圈发展新格局,打造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合作新格局。

第十章“全力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生态”,主要通过促进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提高政府创新服务能力、强化科技中介服务、提升创新载体发展水平、营造良好创新文化等措施,优化创新创业服务,强化创新共识,全面激发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三、文件如何保障落实?

主要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财政支持、完善政策体系、加强考核落实4个方面强化规划实施保障,确保规划贯彻落实。

在加强组织领导方面,建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深入抓、持续抓创新的领导机制,充分发挥党工委科技创新委员会作用,强化科技、教育、财税、投资、土地等政策协同,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推进机制。

在加大财政支持方面,将科技创新投入作为财政支出重点方向,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比重。

在完善政策体系方面,针对人才引进培育、产学研合作、企业创新发展等,给与政策支持;在双创载体和技术人才上给予政策支撑,出台支持创新和中小企业的政府采购政策。

在加强落实考核方面,完善科技创新统筹协调机制,深化多部门沟通协作,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政策保障、绩效考评机制,加大创新工作考核力度。

政策解读人:李定均 示范区工业和科技创新委员会发展与资源配置科科长

联系电话:6633870

扫一扫
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