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片区管理办公室,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管委会各有关部门: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方案》已经示范区管委会同意,现予以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20年9月18日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方案
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济源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按照《自然资源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暂行办法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116号)文件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总体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2020〕12号)要求,结合济源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按照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要求,推进济源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法治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支撑自然资源合理开发、有效保护和严格监管。
(二)基本原则
坚持资源公有原则,坚持自然资源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坚持物权法定原则。依法依规确定自然资源的物权种类和权利内容、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主体和行使代表。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在新的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和格局基础上,与相关改革做好衔接。坚持以不动产登记为基础原则,构建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制度体系,实现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与不动产登记的有机融合。坚持发展和保护相统一原则,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新空间格局。坚持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结合济源实际做好各项工作安排。
(三)工作目标
按照自然资发〔2019〕116号文件和豫政〔2020〕12号要求,以不动产登记为基础,充分利用国土调查成果,对济源示范区除自然资源部、省自然资源厅直接开展确权登记之外的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江河湖泊、生态功能重要的湿地和草原、重点国有林场等具有完整生态功能的自然生态空间和全民所有单项自然资源开展统一确权登记,逐步实现对水流、森林、山岭、荒地、滩涂以及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等全部国土空间内的自然资源登记全覆盖。推进确权登记法治化,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提供基础支撑和产权保障。
二、工作任务
(一)配合做好国家级和省级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
按照省自然资源厅工作安排,配合做好自然资源部和省自然资源厅在济源区域内实施的国家级和省级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配合省自然资源厅完成省试点(河南王屋山国家地质公园)确权登记工作。
主要包括:
1.共同或者协助制定相关工作与实施方案;
2.按照工作安排发布工作通告;
3.协助完成部省实施权籍调查、界限核实等工作;
4.及时调解处理权属争议;
5.按照工作安排发布登记前公告;
6.配合部省完成其他的协调配合工作。
(二)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
1.开展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确权登记。按照自然资发〔2019〕116号文件、《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操作指南(试行)》规定,参照自然资源部工作流程和要求,组织技术力量依据自然保护地设立、审批等资料划定登记单元界线,收集整理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用途、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等管制要求及其他特殊保护规定或者政策性文件,直接利用全省国土调查和自然资源专项调查成果确定资源类型、分布,并开展登记单元内各类自然资源的权籍调查。通过确权登记,明确自然保护地范围内各类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种类、分布等自然状况,所有权主体、所有权代表行使主体、所有权代理行使主体以及权利内容等权属状观,并关联公共管制要求,可以依据登记结果颁发自然资源所有权证书,并向社会公开。
济源行政辖区内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分别为河南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河南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国家级地质公园1处,为河南王屋山地质公园(国家级),省级湿地公园1处,为济源万洋湖湿地公园(省级)。省级森林公园1处,为济源南山森林公园(省级)。
自然保护地范围内的水流、森林、湿地、草原、滩涂等不单独划定登记单元,作为自然保护地登记单元内的资源类型予以调查、记载。同一区域内存在多个自然保护地范围的,以自然保护地的最大范围划定登记单元。
2.开展河流湖泊等水流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按照《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暂行办法》《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操作指南(试行)》规定,参照自然资源部和省自然资源厅工作流程和要求,组织技术力量依据全省国土调查和水资源专项调查结果,划定登记单元界线,收集整理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用途、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等管制要求及其他特殊保护规定或者政策性文件,并对承载水资源的土地开展权籍调查。探索建立水流自然资源三维登记模式。通过确权登记明确水流的范围、面积等自然状况,所有权主体、所有权代表行使主体、所有权代理行使主体以及权利内容等权属状况,并关联公共管制要求。可以依据登记结果颁发自然资源所有权证书,并向社会公开。
根据2012年度水利部门普查成果,流经济源行政辖区内各类河流共计31条,分别为沁河、白涧河、愁沟河、蟒河、湨河、虎岭河、五指河、塌七河、尚水河、桑榆河、双阳河、苇泉河、北蟒河、盘溪河、逢石河、东阳河、铁山河、大峪河、砚瓦河、梦柏河、石板河、交粮河、砖阳河、七沟河、道西河、煤窑河、白马河、仙口河、大沟河、佛涧河、白道河等。辖区内共有各类水库23座,其中大型1座、中型1座、小型21座。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会同水利局,按照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和河南省水利厅确定的市、县水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任务分工,开展水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具体工作由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承担。
国家批准的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登记单元内的水流自然资源,不再单独划定登记单元。其他自然保护地单元内的水流自然资源,除水流源头外,应尽量保持主要河流生态完整性,可单独划定水流单元。
3.开展湿地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按照自然资发〔2019〕116号文件、《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操作指南(试行)》的规定,参照自然资源部工作流程和要求,组织技术力量依据全省国土调查和湿地专项调查结果划定登记单元界线,收集整理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用途、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等管制要求及其他特殊保护规定或者政策性文件,并开展权籍调查。通过确权登记明确湿地自然资源的范国、面积等自然状况,所有权主体、所有权代表行使主体、所有权代理行使主体以及权利内容等权属状况,并关联公共管制要求,可以依据登记结果颁发自然资源所有权证书,并向社会公开。
依据《中国湿地资源·河南卷》以河南湿地资源调查成果为基础,济源行政辖区内湿地总面积15.54万亩,其中河流湿地6.02万亩,湖泊湿地0.04万亩,人工湿地9.48万亩。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中央政府委托省辖市政府代理行使所有权的、生态功能重要的湿地自然资源的统一确权登记工作。
已经在自然保护地、水流等自然资源登记单元内登记的湿地不再作为单独的湿地自然资源单元进行确权登记。
4.开展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确权登记。按照自然资发〔2019〕116号文件、《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操作指南(试行)》规定和省自然资源厅工作安排,参照自然资源部的工作流程和要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技术力量依据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库,结合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库(或矿产资源国情调查数据库)和国家出资探明矿产地清理结果等划定登记单元界线,调查反映各类矿产资源的查明储量状况,收集整理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用途、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等管制要求及其他特殊保护规定或者政策性文件。对矿产资源的确权登记,探索采用三维登记模式,通过确权登记明确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范围、种类、面积等自然状况,所有权主体、所有权代表行使主体、所有权代理行使主体以及权利内容等权属状况,并关联勘查、采矿许可证号等相关信息和公共管制要求。可以依据登记结果颁发自然资源所有权证书,并向社会公开。
5.开展森林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要会同林业局,按照管理权限,分别对济源行政辖区内,省级确权登记范围外的、尚未颁发林权权属证明的国有林场的森林资源,以所有权权属为界线单独划定登记单元并开展所有权确权登记,可以依据登记结果颁发自然资源所有权证书,也要向社会公开。对已颁发林权证的进行确权核实,并向社会公开。具体工作由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承担。
6.开展草地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根据全省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结合济源实际开展草地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可以依据登记结果颁发自然资源所有权证书,并向社会公开。具体工作由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承担。
7.强化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信息化建设。统一使用全国自然资源登记信息系统,加强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成果的信息化管理,做好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和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的整合、扩容等工作,按照全国统一的标准,实现自然资源登记信息的统一管理、实时共享,并实现与不动产登记、国土调查、专项调查信息的实时关联。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与生态环境、水利、林业等有关部门要加强信息共享,服务自然资源的确权登记和有效监管。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中央政府行使所有权和委托地方政府代理行使所有权的资源清单正式发布后,按照调整后的范围执行。
三、时间安排
根据全省统一部署,结合济源实际,到2022年底基本完成济源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2023年及以后,通过补充完善的方式逐步实现全覆盖。
(一)2020年工作安排
1.济源示范区管委会组织自然资源和规划、财政金融、生态环境、水利、林业等部门制定工作方案,按时报送省自然资源厅审核,及时印发,启动济源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
2.配合自然资源部和省自然资源厅做好在济源辖区内开展的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开展宣传培训工作。
(二)2021—2022年工作安排
1.配合自然资源部和省自然资源厅做好在济源行政辖区内开展的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积极开展宣传培训工作。
2.济源示范区管委会组织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要全面开展济源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
3.2022年全面开展水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
4.根据省自然资源厅的统一安排,开展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的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
5.完成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信息化建设工作。
(三)2023年及以后工作安排
在基本完成济源重点区城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的基础上,根据省级统一安排、适时启动非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逐步实现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全覆盖的目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济源示范区管委会是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的责任主体,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要加强统筹协调和指导监督,准确掌握工作推进情况,强化实时监管,及时纠正违法违规、损害所有者权益的登记行为,并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对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要求,落实责任分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二)夯实部门责任。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济源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配合自然资源部和省自然资源厅完成其直接开展的确权登记任务。财政金融局负责保障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经费,把工作经费列入年度预算。生态环境局要配合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做好相关工作,水利局负责提供水资源专项调查结果,配合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制定实施方案。林业局负责提供现有的相关森林、湿地资源以及自然保护地等资料和相关林业专项调查成果,对自然保护地、湿地、森林等自然资源预划分的自然资源登记单元成果和自然资源登记内容进行审核并子以确认。
(三)强化协调配合。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要不折不扣完成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建立由其牵头,财政金融、生态环境、水利、林业等部门参加的工作协调机制,及时协商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充分利用各有关部门现有的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基础资料,加强数据质量审核评估和检查,确保基础数据真实可靠、准确客观。做好权属争议调处等相关工作,确保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顺利推进。
(四)加强宣传培训。各有关部门要大力宣传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的重要意义、工作进展与成效,加强工作经验交流,为做好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自然资源部门要加强自然资源登记确权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提升队伍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