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产业集聚(开发)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关于促进餐饮业转型发展的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17年9月30日
促进餐饮业转型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85号)、《商务部关于推动餐饮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商服贸发〔2016〕71号)和《河南省商务厅关于促进餐饮业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豫商服贸〔2017〕2号),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我市餐饮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创新为动力,抢抓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新机遇,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探索有利于餐饮业转型升级的举措,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推动餐饮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满足我市群众日益增长的餐饮服务需求。
(二)发展目标。引导高端餐饮回归理性消费,推动餐饮业向大众化、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到2020年,培育出连锁化、品牌化企业,并使其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推动行业诚信体系基本形成,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基本实现餐饮业绿色、安全、方便的发展和消费目标,总体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餐饮消费需求基本相适应。
二、重点任务
(一)大力促进大众化餐饮发展。支持引导社会各类资金发展大众化餐饮,形成传统餐饮、快餐小吃、休闲餐饮和民间餐席等各类餐饮互为补充、相互渗透的餐饮发展新格局。积极发展早餐、快餐、特色餐、地方小吃、社区餐饮、美食广场、美食街排档、农家乐等服务方式。鼓励餐饮企业开发不同档次家常菜肴和地方特色食品,调整高中低档菜品的比例,优先供应大众化餐饮品种。引导餐饮企业发展与商务餐饮、婚寿宴、家庭聚餐、旅游团餐等细分市场相适应的业态,满足不同层次的大众化餐饮需求,促进大众化餐饮布局更加合理,品种更加丰富,占餐饮市场的比重提高到90%以上。
(二)积极推动品牌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实施酒店酒家分等定级,进一步提升餐饮企业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实施餐饮企业品牌战略,每两年组织开展一次“名师、名店、名菜”评选工作,支持餐饮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中华餐饮名店、河南省著名商标、河南老字号、豫菜品牌示范店等服务品牌,以品牌促质量、促发展,形成良性发展格局。借助我市作为“中国黄河鲤鱼美食之乡”的美誉,弘扬豫菜文化,扩大品牌效应,推动黄河鲤鱼、不翻、土馍等地方特色美食发展,围绕“有机、健康、养生”,推出 “愚公家味道”美食系列产品,积极引进全国餐饮知名品牌,通过连锁经营、特许加盟等形式推动餐饮企业融合式规模化发展。依托双汇、伊利等品牌优势,积极打造餐饮食品工业园。到2020年,组织认定3—5家市级餐饮业转型升级示范企业,组建1—2个餐饮食品(材)电子商务平台,培育2—3个餐饮产业化示范企业。
(三)推动餐饮业融合发展。围绕全域旅游发展,推动餐饮业与旅游、文化、民俗建设融合发展,支持建设餐饮、旅游、商贸、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品牌消费集聚区、美食街 (区)、民俗文化餐饮村等,推动餐饮业集聚式发展。一是按照“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突出特色”的要求,打造餐饮名街,加快餐饮特色街区的规划建设。积极提升改造民族餐饮一条街、、周园路、河合街、同心街等餐饮食品安全示范街;打造景区农家乐旅游餐饮点、建设好餐饮集聚区。二是实施餐饮名菜工程。“愚公家乡特色菜品”,组织开展“愚公家乡特色菜品”的研发和认定,创新具有济源风味的特色菜品,整理和挖掘现有传统济源菜品和传统饮食文化,推动济源菜品上档升级,提升济源菜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扮亮“愚公家乡小吃”名片。
(四)鼓励餐饮业创新发展。鼓励餐饮企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涵盖供应链服务、人才培训与行业智库、金融资本运作、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多项服务。支持餐饮企业开展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和业态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实现实体店与互联网、移动通信以及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合作,发展线上预定、营销、团购、外卖、餐厅索引和评价服务。引导重点餐饮企业“上线率”达到80%以上。支持企业建设与电子商务相配套的冷链与配送系统服务,配置冷藏、冷冻设施和冷链配送车辆,增强配送能力,完善配送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实现创新发展。
(五)倡导餐饮业绿色发展。提高餐饮业绿色安全保障水平,鼓励试点大型餐饮企业建设绿色有机种植基地或养殖基地,提高食材绿色、有机比例。支持餐饮企业建设、改造食品加工车间、流水生产线和中央厨房工程,推动餐饮加工工业化和产品生产标准化,实现产品统一生产,统一配送,保证食品安全。加强餐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提倡节能产品应用,推广使用新能源,按照大气、水污染防治要求,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餐饮企业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探索统一处理的途径和办法,创建一批“环保典型示范企业”,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到2020年,建设3-5家“绿色饭店”,引导鼓励餐饮业向上下游延伸经营链条,积极与农业、旅游、文化、健康等产业对接,大力推进产业联动发展。
(六)坚持餐饮行业安全发展。餐饮企业要严格按照 《食品安全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标准,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规范经营行为,保证餐饮食品质量,预防和消除生产、运输、销售等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围绕食材、乳制品、食用油、酒类等重点商品,引导企业依法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质量管理。
(七)鼓励省内外交流合作。组织策划中原餐饮博览会、饮食文化推广、美食节、厨艺展示等活动,挖掘整合我市地方特色美食资源,宣传推介“食在济源 食在中原”,增强餐饮业文化软实力。要紧紧抓住河南省第五届豫菜品牌大赛、河南省第七届烹饪技能大赛、河南省第二届饭店服务技能大赛三项大赛在我市举办的机遇,申请举办首届中原餐饮博览会(济源),以后每二年举办一次,同时积极申创中国、河南传统餐饮历史文化名城。鼓励餐饮企业通过参加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食品餐饮博览会、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交易会、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等国内省内重大经贸活动,加强同国内同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扩大济源企业品牌和济源特色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鼓励我市优秀餐饮企业“走出去”,在省外开展人才培训,宣传济源餐饮文化,同时学习借鉴省内外先进的餐饮经营理念,提升自身竞争力。
(八)加强人才培育。建立餐饮业职业经理人制度,通过学校、机关和企业合作,加强餐饮企业管理和操作高端人才的培训,指导餐饮企业实现管理信息化、经营专业化。支持餐饮企业与专业院校合作,建立餐饮人才培训基地和实习就业基地,提高餐饮行业从业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服务水平。鼓励市职业技术学院和市职业技术学校等开设烹饪、餐旅管理和服务相关专业,为我市餐饮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九)加强诚信建设。推进餐饮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建立服务质量考核和服务满意评价体系,完善企业信用记录,鼓励符合条件的第三方信用评估服务机构建立数据库,开展企业信用评价。建立红黑榜发布制度及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部门协作。贯彻落实餐饮业发展相关政策措施,搭建政府、协会和企业沟通的平台,统筹推进餐饮业转型发展工作。各级相关部门要积极支持辖区内餐饮企业的发展,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指导、引导企业规范经营。
(二)优化经营环境。商务、食药、工商、税收、环保、卫生、住建、消防、交通等部门要采取措施,优化餐饮企业审批流程,要简政放权,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出台便民服务措施,切实为企业成立,经营等提供良好的服务。要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优化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经营环境,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三)加大财税政策扶持。落实国家、省关于扶持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落实餐饮业“营改增”税收政策,切实减轻餐饮企业税费负担。支持餐饮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扶持培育有代表性的大众化餐饮企业、重点龙头企业和济源菜品牌企业。支持餐饮企业重点项目和创新项目建设,重点扶持开展产品研发、人才培育、电子商务应用及建设中央厨房和物流配送体系等项目。统筹运用支持服务业发展资金,对餐饮企业参加国内外交流和参加展会给予支持。
(四)完善行业统计。继续完善统计指标,改进统计方法,支持建立政府与社会紧密互动的大数据采集机制,加强对市场运行的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在企业投资、市场运行等方面提供信息引导服务。加强对餐饮业转型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的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加强典型引导,营造促进餐饮业转型发展的良好氛围。
(五)发挥协会作用。要发挥好市饭店与餐饮行业协会、旅游业协会、食品药品行业协会等相关协会及民间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为餐饮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服务。支持餐饮行业协会制定完善行约行规,引导企业开展诚信经营,鼓励符合条件的第三方信用评估服务机构建设餐饮企业信用数据库,完善行业自律机制,营造安全、卫生、清洁、文明的消费环境和公平、公开、诚信的市场秩序。
主办:市商务局 督办:市政府办公室四科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武部,驻济有关单位。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中级法院,检
察分院,市法院,市检院。
济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10月15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