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
李会林 示范区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教育工委书记
王向军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
常 琳 示范区教育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赵忠红 示范区教育体育局党组成员、总督学、示范区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段孝堂 示范区教育体育局党组成员、教育工委副书记、示范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教育专班副组长
主持人
陈慧滨 济源示范区党工委宣传部副部长、新闻出版电影局局长
陈慧滨: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出席示范区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我们都是答卷人”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习近平总书记讲,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
示范区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教育工委书记李会林,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向军,
示范区教育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常琳,
示范区教育体育局党组成员、总督学、示范区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赵忠红,
示范区教育体育局党组成员、教育工委副书记、示范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教育专班副组长段孝堂,
请他们就群众关心的教育领域热点问题,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李会林同志介绍近年来济源示范区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李会林:
各新闻媒体,记者朋友们,大家好。感谢各位一直以来对济源教育工作的关心支持。眼下,小满已过,芒种将至,群众都盼着今年能有个好收成。此时此刻,在教育战线,广大师生也正以饱满的精神、昂扬的斗志,全力备战中考、高考,争取以最好的状态换来最好的“收成”,向自己、向社会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教育事关国家发展大计,更涉及千家万户幸福。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动全市教育加快实现从“有”到“好”的转变。近五年(2017—2021)全市教育总投入98.21亿元,财政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教育经费80.96亿元。召开了济源历史上首次全市教育大会,研究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引领发展的重要文件,推动实施了“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计划”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建成投用了济源实验小学、东湖小学、延庆外国语学校、思礼卢仝学校等一批重点项目,济源教育面貌发生了格局性变化。
在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积极锤炼过硬的能力作风,牢记初心使命,践行为民宗旨,锚定“现代化、高质量、多内涵、有特色、开放式、引领型”的目标定位,着力补短板、促公平,强内涵、提质量,抓改革、激活力,创特色、树品牌,以“奋进之笔”答好“人民关切题”。
一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学前教育抓普及普惠。持续加大幼儿园建设力度,在全省率先实现“3万人口以下乡镇建设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3万人口以上乡镇至少2所公办中心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1.57%。义务教育抓优质均衡。2021年济源被确定为全省第一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区,启动了新一轮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撤并小规模学校(教学点)20所、合并微小教学班21个,加快城区学校扩容,完成了玉川路、天坛路小学扩建,正在推进改扩建济水一中、拆除重建实验幼儿园和第一幼儿园,以及新建济源一中附属中学等项目,下一步将在设施设备配置上持续加大投入,力争2025年在全省率先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抓普职并重。鼓励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支持中职学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两类高中实现了高质量协调发展。高等教育抓层次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济源经济、产业发展需求,优化高校结构布局,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正在推进,黄河科技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独立设置已通过省政府审批、上报教育部。
二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近五年济源有34700余名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深造,包括39名考入北大、清华在内的一大批优秀学子被国内外名校录取,66所学校入选国家篮球、足球、传统文化特色校,15所学校被评为首批“河南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对接产业发展、课程设置对接岗位能力、实践教学对接企业生产、教育服务对接社会需求的“四对接”办学模式基本形成。坚持把思政教育贯穿于立德树人全过程,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示范区各级领导干部、各类先进典型上讲台讲党史、讲济源发展故事,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营造了全党全社会办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三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教育发展活力持续焕发。近年来,济源先后被确定为全省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实验区、国家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示范营地、国家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区、全国劳动教育实验区等。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为全省乃至全国中小学领导体制改革探索了宝贵经验。扩大教育开放,和江苏南通等教育发达地区建立战略合作,教育提质发展路径进一步扩宽。充分发挥“教体一家”的管理体制优势,推进教育体育资源共用、人才共育、特色共建,济源青少年“体教融合”工作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坚持“体育赋能、以赛为媒”,先后承办了中国山地马拉松等重大赛事,今年又获得了中国公路自行车联赛、全国射箭奥林匹克项目锦标赛等大型赛事的举办权,“体育搭台、经济唱戏”的“体育+”产业发展成效初显。
四是积极纾解教育痛点堵点,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强力推进控辍保学,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失学辍学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建立了幼小中大各学段全覆盖的教育资助体系,济源没有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失学,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入学得到充分保障。推动“双减”落地,全面加强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课后服务,缓解家长“四点半”难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规范校外培训,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由120家压减到16家,并全部由营利性培训机构转为非营利性机构。
朋友们,回顾教育发展历程,成绩弥足珍贵,奋斗充满艰辛,事业变化的背后是不变的教育初心。特别是在全员抗“疫”的背景之下,广大教师奋战在抗击疫情和教育教学两条战线上,守护学生身心健康,诠释为人师表的责任与担当;广大学子努力学习,努力成长,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广大家长对教育教学改革、学校疫情防控给予了充分理解和紧密配合,同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用拼搏演绎不屈和担当,给孩子们上了人生最有意义的一课;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各界心系教育、关注教育、支持教育,营造了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这些都是济源教育的宝贵财富,激励着我们继续扬帆破浪、爬坡过坎、逐梦前行。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抓好“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躬身入局、担当作为,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济源教育。
6月7日,万众瞩目的高考就要拉开序幕,济源将有8343名考生,怀抱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走进考场。在这里,我将自己创作的一首诗送给广大考生:“金殿长风玉镜开,中华崛起盼英才。凌空欲展青云志,策马先登点将台。”衷心祝愿全体考生考出理想成绩,为济源教育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谢谢大家!
谢谢!
陈慧滨: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按照惯例,提问前请先通报各自所代表的新闻机构。提问现在开始。请这位记者提问:
记者:你好,我是河南电视台记者,高考、中考马上就要开始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每一个有考生的家庭都非常关心疫情防控和考试能不能平安顺利进行。请问段孝堂书记,教体局为此采取有哪些措施和办法,能够让考生和家长们放心?
段孝堂:
为切实保障广大考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按照省教育厅和市防疫指挥部的要求,针对高考,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人员方面。加密核酸检测频次。考前14天起,所有考生、同住人员和涉考人员,每两天做一次核酸检测。并且考前需要凭借24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才能进入考场。要求所有考生,考前至少连续14天,做好健康监测。在校生健康监测由学校负责,社会考生健康监测由市招生办公室负责,每天进行上报。考生健康监测记录将作为考前发放准考证的重要依据。要求在济源区域以外的考生,必须于考前14天返回济源,并进行封闭式管理。要求考生及共同居住人须加强自我管理,注意个人防护,做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考点方面。在各考点设置卫生防疫室,配备专业医务人员,配备必要的药品、器械等。各考点设置多个体温测量通道,所有进入考点的人员均须接受体温测量。设置了备用考点,同时在每个考点设置3个隔离考场,考试当天如有发热、咳嗽等特殊情况者,经研判后,安排在隔离考场考试。
针对下一步的中考,我们坚持标准不降低,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确保师生健康安全,保障考试平安顺利进行。
继续提问。
记者:你好,我是河南日报记者,老百姓都非常关心孩子上幼儿园的问题,请问赵忠红主任,济源公办幼儿园的学位有多少,收费和管理怎么样?民办幼儿园又有多少?情况怎么样?
赵忠红:
近年来,济源示范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决策部署,在全省率先启动、扎实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努力满足老百姓对普惠优质学前教育的迫切需求。
一、 积极扩大公办、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
近年来,我市通过“市、镇两级财政分担”投入机制,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累计投入9800余万元,先后实施愚公路幼儿园、北海实验幼儿园、三湖嘉园、富士花园等14个公办学前教育项目,新增公办学位2340个。截至目前,全市公办幼儿园79所,公办学位15557个;全市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率达到81.57%,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7%,济源幼儿教育的各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二、切实加强公、民办幼儿园管理。近年来,随着国家、省幼儿教育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我们严格幼儿园准入制和年审制。每年对全市幼儿园开展综合督导评估,对年检合格的幼儿园及时向社会公布,对年检不合格的民办幼儿园,下达整改通知书,并限期整改。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全市幼儿园开展“五星级评定”和“示范性幼儿园认定”。目前,全市共有省级示范幼儿园7所,市级示范幼儿园36所,三星级以上幼儿园77所。省级示范幼儿园收费标准为370元/生/月,市级示范幼儿园收费标准为325元/生/月,其他幼儿园标准为不高于300元/生/月。另外,为提升保育质量和方便家长接送,各幼儿园实行延时托管,延时托管费按不高于80元/生/月收取。
三是着力提升幼儿园科学保教能力。探索组建幼教集团,建立“1+N”发展共同体,在镇域范围内,突出以强带弱、抱团发展,以镇公办中心园为龙头,引领带动辖区内所有幼儿园(包括民办园)发展;在市域范围内,突出以城带镇、城乡一体,省、市级示范幼儿园与农村幼儿园结成对子,带动农村幼儿园的园舍设备、园务管理、教师队伍建设上水平。目前,全市民办幼儿园117所,在园幼儿17577人。但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小区配套幼儿园的专项治理,民办幼儿园会越来越少,公办普惠性幼儿园会越来越多,老百姓对公办、普惠优质学前教育的迫切需求会逐步实现。
谢谢!
继续提问。
记者:你好,我是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请问赵忠红主任,济源的民办小学和初中有哪些?教学和管理水平怎么样,民办小学和初中对公办学校会不会造成影响?
赵忠红:
目前,济源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只有3所,分别是延庆外国语学校、宇华实验学校、育梁武术学校,均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校生2408人(小学1771人,初中637人),规模占比仅有2.8%,符合国家“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规模占比控制在5%以内”的目标要求。去年以来,按照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我们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是国家事权、依法由国家举办”总要求,围绕“严格控制增量、逐步消化存量”总目标,全面推进规范民办义务教育专项工作,已停止审批设立新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禁止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违规选拔、挖优质生源等行为。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民办学校党建工作,持续优化义务教育结构和布局,严控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规模占比,指导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特色发展,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陈慧滨: 继续提问。
记者:你好,我是河南经济报记者,我想问一下赵忠红主任,济源中小学生的作业负担重不重?能不能在学生们学好学会的前提下,少布置些家庭作业?
赵忠红:
去年以来,济源示范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精神,坚持把作业管理和作业评价改革作为“双减”的重要一环,坚持高位推动,精心组织实施,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我市被确定为全省作业评价改革试验区,承办了全省作业评价改革现场会。主要做法:一是严控作业总量。严控作业总量,小学1-2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3-6年级书面作业总量控制在每天60分钟以内,7—9年级书面作业总量控制在每天90分钟以内。全市小学作业不出校门,初中作业大部分在学校完成。二是优化作业设计。各学校加强作业设计研究,做好各学科作业的统筹平衡和公示,确保作业符合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改变以知识再现、概念记忆、机械训练、模仿重复为主的单一的传统作业形式,逐步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三是加强督导指导。“双减”专班开展作业管理专项督导,教研部门把作业设计纳入教学常规视导范畴进行重点指导,通过行政推动和业务指导双重发力,引导校长教师树立正确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作业观,谢谢。
继续提问。
记者:你好,我是法制与新闻报记者,请问赵忠红主任,关于培训班辅导班之类的校外培训机构,济源是如何管理的?需不需要给孩子报很多辅导班?
赵忠红:
感谢记者朋友对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管理工作的关心。在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管理上,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示范区管委会分管领导为组长,教育体育局、公安局、民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消防救援支队等8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局,精心部署。教体局新设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科,专门负责此项工作。
二是开展专项治理。2021年10月,由教育体育局牵头,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开展了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重点治理人民群众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其中现场督促整改338处,限期整改1361处,查处群众举报问题36起,出动暗访108人次,开展维稳调度处置3次。
三是加快推进“营转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由营利性转为非营利性)。教育体育局、民政局、市场监管局三部门联动,开辟“绿色通道”,集中办理,加快推进我市学科类培训机构“营转非”工作。教体局先后召开“营转非”工作推进会议5次,抽调中心校工作人员10余名,周六周日加班审核资料1560余份。截至2021年12月31日,压减学科类培训机构104家,压减率86.7%,“营转非”工作完成率100%。
四是加强预收费监管。教育体育局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做好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的通知》,建立校外培训机构培训预收费监管制度,对学科类和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实行预收费全量监管,采取银行托管、风险保证金的方式,对预收费进行风险管控,有效预防“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切实维护中小学生合法权益。
针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近期,教育体育局联合四部门印发《关于做好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调整管理部门和重新审核登记的通知》,明确教育体育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工业和科技创新委员会分别为体育类、文化艺术类、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的业务主管部门,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统筹做好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疫情防控、消防安全等监督管理工作。
下一步,教育体育局将主动对接各业务主管部门,积极开展工作,研究制定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和监管办法,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健康发展。
陈慧滨:继续提问。
记者:我是大河报记者,常琳局长,你好。2022年高考马上就要到来了,请问今年的高考政策有什么新变化没有?还有,高考保障工作做得怎么样了?
常琳:
感谢这位记者对高考工作的关注。
首先,向大家说明一下,2022年高考政策及考试实施较2021年没有明显变化。
今年我市共有9792名考生参加高考报名,其中普通类6374人,对口升学类1780人,专升本1638人,比2021年(8979人)增加813人。目前,我市已经被高职院校单招提前录取考生1449人,这部分考生按照规定不再参加高考,我市实际参加高考人数为8343人,其中普通类5677人,对口升学类1028人,专升本1638人,设置301个考场。
在考试时间安排上,6月7日至8日,进行普通类和对口升学考试,6月9日进行专升本考试。
保障高三学生平安高考,是全社会共同的关注,也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考点的设置上,我们坚持方便考生、就地考试的原则,济源一中、高级中学以及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专升本的考生在本校考试。济源四中、五中、六中、职技学校等非标准化考点的学校,考生需要到外校考试。届时,学校将集体租车送考。考前将对租用车辆的车况、驾驶员的资质逐一审核,登记造册,确保将每一位考生安全准时送达考点。
高考期间,学生全部在校食宿。届时学校会专门制定营养健康、丰富多样的食谱供考生选择。教体局也将安排学校食品安全工作专职人员驻校检查指导,确保高考期间考生吃得健康、吃得舒心,确保家长放心、社会满意。
高考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是为家庭培养人才,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为确保2022年高考工作顺利进行,在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关心指导下,市招委会已召开三次部门联席会议,20个成员单位的负责同志亲自安排、落实涉及高考的相关事项,全力为广大考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优质的高考环境。在这里,我特别感谢社会各界对高考工作的大力支持,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考生都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继续提问。
记者:你好,我是东方今报记者,我想问一下赵忠红主任,初中毕业升高中的话,今年济源的中招政策有哪些最新变化?
赵忠红: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今年中招考试和往年相比,有四点变化。
一、中考时间。今年中考时间由往年的6月25日-26日提前至6月22日至24日,较往年提前了3天;但各科目开考的时间及时长不变。
二、报名资格。从2025年开始(即初中2022级起),报考分配生需具有报名学校连续3年学籍且实际在该校就读。
三、录取顺序。从2025年开始(即初中2022级起),统招生放在第一批志愿填报、录取,分配生放在第二批志愿填报、录取。
四、成绩计入。从2023年开始(即初中2020级起),生物、地理学科成绩不在以科目成绩直接计入中考总分,将以A、B、C、D 四个等级呈现,具体办法按省教育厅审批意见执行。
继续提问。
记者:你好,我是济源日报记者,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请问常琳局长,济源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情况怎么样?如何解决城区和山区师资力量配置不均衡的问题?
常琳: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年来,在省教育厅和示范区管委会的关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们积极探索教师队伍管理的新机制,着力破解“选对人、留住人、用好人”的问题,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师资均衡配置。
教师编制管理方面。近年来,在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农村学校规模逐渐缩减的大背景下,我市实行“按师生比”和“按班配备教师”的定编制度,即小学按每班2名教职工、初中按每班3.3名教职工配备,切实保障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配齐配足问题。从2019年开始,我们加大教育人才引进力度,首次面向“双一流”“985”和“211”等高等院校应届优秀毕业生进行考核招聘,并启动了“归雁”计划。近三年新招聘教师760余名,全部充实到教育教学一线,达到了“退一补一”、有效保障的效果。
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我们始终坚持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要务,“国培”重引领、“省培”重示范、“市培”抓骨干、“校培”促全员,加强教师教育工作。2021年,实施了中小学校长“领航计划”,先后遴选42名中小学校长及骨干教师赴江苏省跟岗研修学习,成立5个以河南省名校长为主持人的名校长工作室,吸纳100多名优秀中青年校长参与日常研修学习。全面推进中青年教师“领军计划”,遴选300名学科领军教师培育对象,组建85个市级教师工作坊、5个中原名师培育对象工作室、160个校级教师工作坊,全市400多名省骨干、70多名省名师全部参与工作坊研修,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
干部选拔任用方面。经过这些年的探索完善,在整个系统逐步形成了“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激励竞争机制。2021年,在全省率先推行党组织领导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实行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领导机制。市直学校和中心学校领导干部实行大范围轮岗交流,学校领导干部调整后,平均年龄由52.4岁下降到47.5岁,有效促进了干部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
教师待遇保障方面。济源严格按照公务员工资基数核定教师工资标准,包括特岗教师在内的教师工资均能按时足额发放,“五险一金”全部缴纳。2019年在全省率先提高了班主任津贴和山区教师生活补助,小学、初中、高中每月按省定班主任津贴标准每月不低于400元的标准,分别按400、600和800元发放;省定农村镇、村、教学点教师生活补助为每月200、300和500元,济源平原农村执行省定标准,山区镇、村、教学点分别按每月400、500、700元发放。积极完善教师表彰奖励制度,政府每年评选表彰100名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山区学校分配名额上浮50%,平原农村学校上浮20%。认真做好优秀人才培养选拔和特级教师评选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荣誉感、幸福感。
城乡师资配置方面。近年来,我市持续强化城乡教师支教管理,优化师资配置,促进城乡均衡。主要做法是:强化刚性约束,将支教政策与职称评审制度结合,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评聘中、高级教师职务,必须具有农村学校3年或山区学校2年的任教经历。每年从城区选择优质学校与农村学校进行对口支援,实行一体化管理,输出和输入学校之间互派人员到对方学校轮岗支教或顶岗学习,近五年来教师交流轮岗达到1300余人次,其中骨干教师交流比例12%左右。为提高教师到农村学校工作的积极性,我们实行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新招聘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的,见习期内直接获取定级工资。实行农村教师职称评聘优先制度,城区学校教师交流到农村的,优先聘任到相应专业技术岗位;在农村学校任职满3年且考核优秀的,可在同级别内高聘一个等级;在农村学校工作满20年的教师,可优先聘用到相应的专业技术岗位等级,激励乡村教师安心从教、做出业绩。
谢谢。
继续提问。
记者:你好,我是济源广播电台记者,请问段孝堂书记,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如何确保做好众多中小学校和广大中小学生的疫情防控工作?
段孝堂:
教育系统点多、线长、面广,校园疫情防控任务艰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严把校门关。
加强门岗的管理,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校园。确需入校的,严格落实测温、消毒、扫码、登记等要求。强化寄宿制学校的封闭管理,特别加强学校围墙巡逻管理,禁止学生翻越围墙。
二、强化“家校两点一线”管理。
通过多种形式,做好宣传教育,要求学生上下学途中全程佩戴口罩,与他人保持一米以上间距,做到不扎堆、不聚集,不到人员密集场所去,实现家庭、学校两点一线。
三、严格控制流动。
倡导师生员工非必要不出市、不跨市县流动,更不要前往中高风险地区。确需出行的要严格按照示范区疫情防控要求执行,返济前提前三天线上线下双报备,做好途中防护和健康监测,并准确记录活动轨迹。
四、有序组织核酸检测工作。
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合理布点,每天在师生员工中,抽20%开展核酸抽检工作。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的同时,做好了哨点工作。
五、规范行程管理。
各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建立了家长群,家长每天通过群里上报位置、行程、返济人员情况,避免接触外来返济人员。
六、强化习惯养成。
从严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宣传防疫知识,引导广大师生养成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多运动等良好习惯。
下边进行最后一个问题提问。
继续提问。
记者:你好,我是济源晨报记者,高校师生人数众多、防控情况复杂,工作难度很大,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请问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王向军副书记,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是如何开展疫情防控和学生管控的?效果如何?
王向军: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是示范区唯一一所公办高校,在校生22147人,专兼职教职工900余人,各类服务保障人员700余人,人员密集,来源较广,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是对学校而言是一场政治大考、能力大考、作风大考。学院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把疫情防控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从今年2月19日开学以来,在疫情防控部门、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坚持实施封闭管理,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有效保障了师生生命健康和教育教学平稳有序。
一是组织安排到位。学院成立了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设置健康防护、教学管理、后勤保障、校园管控等9个工作专班,按照上级部门制定的疫情防控技术指南和防控要求,制定了《春季学期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突发疫情应急预案》等多项工作制度,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找漏洞、补短板、建机制、抓整改,今年以来先后召开疫情防控专题会议12次,从严从紧从细从实推进疫情防控工作。
二是校园管控到位。本学期开学以来,学院严格实行校园封闭管理模式,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防控网络,做到学生非必要不离校、教师非必要不离济,师生请假外出需严格履行审批程序,校外人员未经审批一律不得入校,教职工进入校园严格测温,查验“两码一证”。重点加强保洁、保安、后勤保障等“三保”人员的管理,签订“两点一线”承诺书。加强值班值守,实行党委书记、校长“双岗”值班,每天安排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24小时在岗值班,共同筑牢校园疫情防控“隔离网”。
三是物资保障到位。在沁园和高新两个校区分别设置健康观察点,配备专业医护人员,储备了充足的防疫和生活物资,定期对教室、宿舍、餐厅、电梯、卫生间等公共场所进行全面彻底消杀。加强快递管理,实行严格消毒和无接触配送。针对校园封闭实际情况,加大后勤保障服务力度,降低饭菜价格,增加花色品种,开展理发、服装及生活用品供应上门服务,着力保障学生的实际生活需求。
四是健康监测到位。严格实行“网格化”管理,以教研室、学生宿舍为最小单元,发挥教研室主任、宿舍长哨点作用。利用“健康打卡平台”“学生素养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建立师生健康档案,严格落实晨午晚体温检测和健康状况日报告制度。加大核酸检测频次,师生坚持每天抽检20%五天一轮,“三保”服务人员坚持每天全员核酸检测,做到应检尽检、不漏一人。
五是教学组织到位。科学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实行错峰上课,做到教学与防控两不误。在满足防疫要求情况下,积极开展科技文化艺术节、露天红色电影展播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对因疫情未能返校或隔离的学生,妥善组织线上教学和补课工作,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疫情耽误学业。
六是引导教育到位。学校以“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抓手,党委书记、校长带头,组织科室长以上人员下沉到班级担任学生成长导师,倾听学生诉求,解决实际问题,疏导学生焦虑情绪。同时利用校园网、官方微信等媒体平台,宣传疫情防控政策和知识,利用开学思政第一课、主题班会、致学生和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开展疫情防控警示教育典型案例学习和剖析,教育和引导师生遵守防控要求,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
七是协同联动到位。认真落实“一校一院”机制,加强与市中医院、学校附属医院合作,共同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加强与教育专班、社区、卫生防疫机构和家长联系,及时互通信息,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共同做好学生健康监测、应急演练和疫情防控。
八是督查整改到位。学校建立监督检查和问责机制,不定期开展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督导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研判,采取措施,堵塞漏洞,确保各项工作落细落实、扎实有效。
目前,我院没有发生疫情,师生员工零感染,教育教学工作平稳有序。
记者:请问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王向军副书记,今年学校的招生政策及变化情况?
王向军:
一、招生政策:我校按照教育部有关招生政策和高考改革要求,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今年单独考试招生就是按照“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办法,在疫情影响下,采取了远程线上考试方式。
二、招生计划:今年学院总的招生计划为7800人。其中,高职专科招生计划6700人,与郑州轻工业大学联办本科招生计划200人,五年制专科招生计划700人,中专招生计划200人。
三、招生类型:今年招生分为单独考试招生、普通高考招生、中考招生三类。目前单独考试招生录取已经结束,共录取新生4497人。6月份全国普通高考后,学校将通过普通高考录取2403人。中招考试后,还将录取五年制专科和中专招生900人。
四、招生特点:一是生源数量更加充足,今年我院单招计划4500人,实际报考8239人。二是生源质量更加优良,单招录取淘汰率达到45%,录取成绩稳步提升。三是生源来源更加广泛,今年在省外安排招生计划500个,覆盖24个省市自治区。
陈慧滨: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现场提问就进行到这里。如果哪位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需要了解的问题,发布会结束之后,可以与教育部门联系,进行深度采访。
各位记者朋友,多年来,济源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相信济源会持续做好新时代的教育答卷,相信未来教育事业会越办越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欢迎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持续关注报道济源教育发展。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媒体朋友!谢谢各位发布人!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