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市政府 > 新闻发布会
济源召开“六稳”“六保”主题新闻发布会
来源:济源日报 时间:2020-08-25

  8月24日,济源召开“六稳”“六保”主题新闻发布会,向公众介绍济源落实“六稳”“六保”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解读出台的有关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扩大消费等具体政策,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广大干部群众敢于直面困难、直面问题、迎接挑战,不断巩固疫情防控战略成果,拓展回稳向好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向好。
  上半年,济源生产总值同比增长0.1%,增速实现由负转正,居全省第五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6%,居全省第一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0.8亿元、增长4.4%,居全省第一位。其中,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1%,居全省第三位。
  按照中央“六稳”“六保”工作要求,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把握好“保”的前提、“稳”的大局、“进”的方向、“蓄”的视野,结合示范区工作实际,聚焦老百姓和市场主体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研究制定并审议通过了《中共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工作委员会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共包括7个部分22条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对济源坚守“六保”底线、扛稳“六稳”责任作了全面详细安排。
  发布会上,示范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示范区工业和科技创新委员会、示范区财政金融局、示范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示范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示范区卫生和健康委员会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分别就如何做好稳就业工作、保基本民生、保基层运转、呼南高铁建设、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文旅市场快速复苏、招商引资、提振消费等问题回答了现场媒体记者的提问。
 
  坚守“六保”底线 扛稳“六稳”责任
  在不断巩固疫情防控战略成果,不断拓展回稳向好发展态势的进程中,示范区如何全面把握好“保”的前提、“稳”的大局、“进”的方向、“蓄”的视野?在8月24日举行的“六稳”“六保”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示范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笑非介绍了《中共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工作委员会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实施意见》。意见共包括7个部分22条针对性的政策举措。
  在着力扩大内需方面,要以“双十工程”为引领,聚焦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文化保护传承和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力量推进实施一批重点项目。进一步优化项目审批程序和工作流程,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健全市场化投融资机制,大力实施“5339”工程,提升服务项目和招商工作水平。通过发放社会消费券、开展汽车消费季活动、弘扬济源餐饮特色文化、开展文旅市场营销推广活动等措施,促进消费快速恢复增长;积极发展新经济、新模式、新业态,打造消费新亮点。
  在保居民就业方面,要加大机关事业单位公开招考(聘)力度,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落实吸纳补贴、培训补贴等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灵活就业。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养计划,鼓励农民工通过回归农业、农村电商、自主创业等方式就地就近就业;抓好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援助和兜底安置工作,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在保基本民生方面,要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在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消费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大力开展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提升行动,完善医防协同机制,加快推进人民医院迁建等项目建设。落实国家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政策,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
  在保市场主体方面,要严格落实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各项政策,在企业所得税、企业社保费用等方面,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建立金融机构绩效考核与小微信贷投放挂钩的激励机制,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健全政企沟通渠道,解决困扰企业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完善提升政务服务平台功能,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开展涉企“风险隐患大排查”和执法司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在保粮食能源安全方面,要压紧压实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完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不断改造完善粮食仓储物流设施。抓好能源安全生产,重点推进风电、LNG罐箱储输站等项目建设,确保能源稳定供应。
  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要加快有色、钢铁及装备、化工、食品饮料等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提高产业链韧性和现代化水平。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程,加快新型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实施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行动计划,着力引进先进制造业项目;建立产业链协同机制,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整体配套、平稳运营;大力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开展对外贸易提速降费,扩大出口创汇;优化“两仓”保税业务,提升物流信息电子化、智能化水平。
  在保基层运转方面,要强化政府过“紧日子”的思想,继续压减部门一般性支出,持续加大对脱贫攻坚、保基本民生、保基层运转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统筹中央、省直达资金,最大限度下沉财力,加快支付预算下达进度。实施财政“三保”风险月度动态监控评估,做到风险早发现、早报告、早介入、早处置。
 
  通堵点 纾痛点 解难点 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
  复工就是稳就业,复产就是稳经济。8月24日,示范区工业和科技创新委员会党组副书记、主任赵金刚在“六稳”“六保”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面对疫情冲击,示范区工业和科技创新委员会通堵点、纾痛点、解难点,力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增强经济活力,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和“六稳”“六保”工作。
  通堵点,推动产业链协同复产。建立服务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专班,在坚决做好企业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科学有序推动龙头工业企业复产,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复工。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1%,高于全省4.2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全省第一位。
  纾痛点,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把工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重点做好加快龙头企业培育、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三篇文章”,促进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和中高端化方向发展,加快使济源由原材料大市向新型材料强市转变。
  在加快龙头企业(集团)培育方面,实施龙头企业(集团)培育加速行动,启动编制百亿级企业培育计划,加快打造一批“百年老店”和行业小巨人。
  在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方面,围绕有色、钢铁及装备、化工、食品饮料等优势产业,实施十大产业转型工程,推进中国白银城、钢产品深加工园、纳米新材料产业园建设,着力打造三个千亿级产业基地和百亿级食品饮料产业基地。
  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方面,重点培育新材料、高端装备、电子信息、航天科技、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及大健康、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纳米杂化材料,争取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
  解难点,打造最佳营商环境。积极开展“三个一”活动。一张服务清单,制作企业服务清单,发放到企业手中,便于企业直观明了进行操作申报,帮助企业尽可能享受到政策。一个热线系统,以“企业服务110”系统为载体,使所有企业反映的问题都可以通过热线进行交办,力争通过一个热线解决所有问题,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一个互动机制,建立机关干部下沉服务与企业优秀后备干部上挂锻炼学习的双向互动机制,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严格落实支持政策 兜牢财政“三保”底线
  今年上半年示范区的财政运行情况如何?如何克服疫情对经济运行造成的不利影响,帮助市场主体渡过难关、平稳运行?8月24日,示范区财政金融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利民在“六稳”“六保”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示范区财政金融局严格落实减税降费等各类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全面做好“六稳”“六保”相关工作,兜牢财政“三保”底线,以财政金融工作高质量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今年上半年,济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0.8亿元,同比增长4.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税收收入21.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1%,居全省第3位;非税收入完成8.9亿元,增长39.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6.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52.2亿元,增长0.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其中,民生支出完成34.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5.2%。财政经济运行平稳。
  在保持市场主体平稳运行方面,济源成立工作专班,援企解困助力发展,积极落实财政支持政策,助力企业轻装上阵,不断强化金融服务,满足企业融资需求。
  在全力做好财政“三保”工作方面,济源高度重视,强化预算管理,严格预算编审,确保财政“三保”预算足额安排;硬化预算约束,严控预算追加事项;优化支出结构,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抓好直达资金使用管理。同时,持续加大财政投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半年,财政安排民生支出完成34.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5.2%。
  下一步,示范区财政金融局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进一步贯彻落实减税降费等各类财政金融支持政策,确保收支目标完成、兜牢财政“三保”底线、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做好“六稳”“六保”相关工作,为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济源出重彩的绚丽篇章提供坚强的财力保障。
 
  抓关键 求实效 构筑社保基金稳健运行“防火墙”
  8月24日,记者从示范区“六稳”“六保”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在受疫情影响基金收入放缓、收支压力加大的特殊时期,示范区人社部门着力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社保内控稽核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抓关键、求实效,有效构筑社保基金稳健运行“防火墙”,确保社保基金安全稳健运行。
  提高待遇标准,保证退休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按照全省印发的《关于2020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执行基本养老金人均上调5%的标准,认真核对人员信息,抓好核算增资增发,动用基金滚存结余,在今年7月底,将济源3.7万多名企业退休人员和8000多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及时全部调整到位、足额发放到位。
  扩大保障范围,发挥失业保险保生活促就业作用。按照全省《关于进一步做好失业保险保生活稳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在扩大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范围、阶段性发放失业补助金、阶段性提高价格临时补贴标准等方面,加大政策宣传落实力度,抓好网上办理服务工作。今年1至7月共计为1.76万人次发放失业保险待遇3200万元;3至6月发放失业人员临时价格补贴77万元,较好地兜住了失业人员保障线。
  抓好参保扩面,推动社保基金持续稳健运行。为对冲疫情影响,今年稳企稳岗、社保减免等政策持续加码,企业缴费费率和缴费成本大幅降低、参保积极性增强。抓住这次“放水养鱼”的有利时机,持续扩大参保覆盖面,做大社保基金盘子。截至7月底,济源企业在职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0.02万人,比年初省定目标19.43万人增加5900人,企业参保扩面成效明显。
  “同时,为应对减收保发放压力,我们一方面积极争取省级调剂奖补资金,另一方面加大基金运行风险防控和稽核力度,推行社保业务网上办理、待遇领取信息化认证等便民服务举措。”示范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根胜介绍,就是要管住、用好群众的养老钱,确保济源社保基金稳健持续运行,更好地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助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抓好“五项工作” 完善“四大体系” 为“六稳”“六保”工作保驾护航
  秋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疫情防控形势也将更加复杂严峻。8月24日,示范区卫生和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安东利在“六稳”“六保”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示范区卫生和健康委员会将重点抓好“五项工作”,完善“四大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为“六稳”“六保”工作保驾护航。
  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方面,示范区卫生和健康委员会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强化监测,及时有效处置。对新冠肺炎、不明原因肺炎等秋冬季传染病病例做好监测报告工作,提高敏感性;发挥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哨点作用,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处置;加强医院、学校、影院、图书馆等人员密集区域的疫情监测,一旦发现聚集性疫情,立即有效处置。
  突出重点,加强排查管控。对农贸市场、超市、食品加工企业的冷链运输物品,尤其是从国外进口的冷鲜、海鲜产品实行严格核酸检测,做到每天必检、每批必检。严格对从事冷链运输的工作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发现核酸检测阳性样本及时采取针对性处置措施。
  全面准备,加强医疗救治。加强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建设,进一步充实专业力量,做到24小时接诊。按照四集中原则,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立刻转运至新冠肺炎救治中心统一救治。加强院感工作,规范工作流程,履行分区管理,做好防控措施,绝不让医院成为疫情的传播地。
  加强储备,做好迎战准备。根据秋冬季疫情防控形势,做好疫情防控物资储备和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各医疗机构的核酸检测能力,强化人员培训,保持备战状态,做到战时必需、平时可用、有备无患。
  广泛宣传,保护重点人群。结合当前形势,开展多种形式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增强防护意识;针对重点人群,做好流感、肺炎等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降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和就诊率,减轻新冠肺炎的防治压力。
  在全面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方面,示范区卫生和健康委员会重点完善“四大体系”建设。
  完善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健全应急指挥机构和各类专业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常态化风险评估机制,细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响应标准及相应应急措施,确保遇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随时启动、高效运转。
  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加强检测实验室建设,提高检测检验技术能力。引进预防医学相关专业人才,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三级网络建设,强化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探索建立临床和预防高度结合的“防治结合”道路。
  完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设。加强120指挥体系建设,提升快速反应能力;积极争取应急贷等政策性资金,装备一批急需设备;加快人民医院传染病区、新冠肺炎救治中心、卫生院等发热门诊建设,提升重大疫情应对能力。
  完善健康教育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持续推动卫生健康知识、疾病预防知识、卫生法律法规等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
扫一扫
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