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互动交流 > 在线访谈
彰显绿色力量 促进绿色发展——访示范区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建军
来源:济源日报 作者:王鸿斐 时间:2020-10-29

  10月24日至25日,2020首届穿越壮美太行国际徒步大会在济源成功举办。大会期间,国内外专业运动员和徒步爱好者醉心于王屋山、太行山的美丽景色,纷纷为济源的绿色之美、生态之美点赞。一次大会,如何成为济源对外的一张亮丽名片?如何成就文旅体产业融合发展的“济源实践”?10月28日,记者采访了示范区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建军。

  虽然国际徒步大会已于10月25日圆满闭幕,但谈到大会,刘建军还是显得非常兴奋。他说,2020首届穿越壮美太行国际徒步大会,是济源、河南乃至全国利用国家森林步道举办的一次大型活动,对推动太行山区域旅游组团式发展,塑造“老家河南”“豫见济源”文旅品牌,进一步促进济源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通过此次大会,我们见证了运动员冲过终点的喜悦,也看到了广大参与者走进森林的期待与需求。下一步,示范区林业部门将协同农业、文旅等部门,把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济源段建成全国森林步道的示范段、标杆路和样板道,把穿越壮美太行国际徒步大会办成一个常态化、有特色、国际范的品牌活动。
  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是我国第一批国家森林步道,也是目前唯一一条直通北京的国家森林步道。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济源段项目于2017年启动建设。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刘建军介绍,项目建设坚持生态优先、保证安全的原则,主要建成了三个系统:一是标识导识系统,共设置各种标识(牌)318面,悬挂红飘带4000多条;二是垃圾收集系统,在38公里步道沿线安装50个垃圾箱,建设6个生态厕所,建成部分村庄驿站;三是科普系统,在步道沿线各种树木上悬挂标识,让参与者了解更多森林知识。
  作为愚公故里,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济源人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一代接着一代干,在荒山上植树造林。刘建军说,济源的森林覆盖率从新中国成立时的10%增加到现在的45.28%,生态建设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成为全省的一面旗帜。
  2020首届穿越壮美太行国际徒步大会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重要讲话精神的落实之举,是文化、旅游、自然、体育的融合之路,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惠民之作,是文旅体“十四五”乃至未来发展的长远之旅。
  刘建军说,生态、文化、旅游、体育的有机融合,必将让国家森林步道成为健康之路、研学之路、生态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谈到济源如何将资源禀赋优势加快转化为生产力,刘建军说:“这得益于济源始终坚持的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他介绍,护好山、护好林、护好我们的家园,就是要保护绿水青山。依托绿水青山,我们发展文旅产业,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使林业增效、农户增收。比如,承留镇花石村,依托的是南山森林公园;邵原镇黄楝树村,依托的是太行山猕猴保护区。
  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济源全域位于黄河流域。刘建军说,在森林河南“三区四带”区域生态格局中,济源被列为“太行山地生态屏障区”和“沿黄生态保育带”。数十年来,济源人绿化荒山,使水土保持率提高至85% ,减少了水土流失,为国家重点水利工程——小浪底水库、西霞院水库的安全筑牢了生态屏障。通过实施沁河、蟒河、盘溪河等湿地生态恢复项目,利用曲阳湖、万阳湖、玉阳湖、东湖等,构建河湖连通的城市水系,济源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湿地面积大量增加。200多种数万只鸟在黄河上空飞翔;金钱豹、猕猴、红腹锦鸡、林麝等野生动物在森林里栖息。济源生态建设、绿色发展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扫一扫
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