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济源“组合拳”打出重点项目建设“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3-12-01
时至四季度,冲刺全年经济目标进入关键期,济源示范区多个重点项目也拉满了建设“进度条”。

万洋年产15万吨锌基材料绿色智造项目施工现场,每天有1500余名施工人员进场,200余台施工机械同时作业;产教融合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倒排工期,争分夺秒,一期工程已全部封顶;济源城市综合体项目施工现场,“大干120天 确保年底主体封顶”“弘扬工匠精神 推动品质革命”等标语振奋人心……

今年以来,济源示范区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抓紧抓牢“三个一批”活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出重点项目建设“组合拳”,形成了“以项目论英雄、以项目分高下”干事氛围。

破解痛点堵点,打通要素“经络”。要素保障是拉快重大项目建设“进度条”的助推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济源,建设用地指标不足,新增建设空间有限。本着“向规划要空间、向山地要空间、向空间要空间”的理念,济源开展批而未供和供而未用土地整治专项行动,处置利用土地6309亩,推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二是提升土地投资强度,项目亩均投资强度达到310万元、亩均产值450万元;三是在山区镇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腾出更多占补平衡耕地;四是开展“盘活一批”行动,累计盘活低效资产项目249个、闲置厂房91万平方米、闲置土地1.3万余亩,天龙焦化重启生产,和瑞包装、国友线缆等一批小微企业利用闲置厂房投入运营,实现了一大批“沉睡”项目快速盘活、闲置资产重新利用;四是在开发区推行土地勘测、地质灾害、压覆矿产、文物保护等11项区域评估,成果免费共享共用,项目审批费用由原来的每亩4000元左右降低为“零费用”,可节省项目报告编制和审批时间近1个月。同时,济源在项目资金、用水、用电、林地保障等方面创新举措,做到“要素跟着项目走”,为重大项目建设疏通要素“经络”,为项目建设加速度提供保障。

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新兴产业“强筋壮骨”,济源强化延链补链,拉长产业“链条”。济源立足自身优势产业,确定了有色金属新材料及深加工、高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纳米材料等十大产业,落实产业链链长和产业联盟会长“双长制”,实现“一个产业链、一位示范区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个工作方案、一套支持政策”。传统产业升级方面,引进沈阳中乌冶金与济源钢铁合作共建高端军工特殊钢材料等延链补链强链项目38个。新兴产业方面,一方面基于传统产业嫁接新兴产业,实施了碳捕集及综合利用、高盐废水处理、液态可燃氢等新项目;另一方面培育壮大电子信息、纳米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以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7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156.6%,增加值占工业比重达38%。

创新审批模式,构建服务“闭环”。济源及时完善早餐会、周调度、项目专班、专员服务、分片观摩等工作机制,示范区主要领导亲自主持每周二的重点项目周调度会,“点对点”“面对面”解决问题。创新开展“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在开发区范围内推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推动施工审批走上“快车道”。开展批前辅导、容缺受理、并联推进、模拟审批等相结合的审批流程再造,着力构建“服务闭环”,全面缩短项目审批时间,带动了项目建设的速度,金利铅基多金属固废综合利用项目12个月建成投产,5G终端精密制造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150天时间。

多项措施并施推动了项目建设。据统计,2023年济源共实施省市重点项目185个,总投资134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75亿元,元至10月份完成投资318亿元,占年度计划85%。“三个一批”活动在库项目135个,总投资86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75亿元,元至10月份,完成投资17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