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规上工业企业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基本盘”“晴雨表”,壮大充实规上工业企业也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现实要求。今年以来,济源示范区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倍增提质行动”为抓手,着重围绕体制机制建设、分类分批推动、政策宣传引导、前置审核补充等方面打出精准有效“组合拳”,深入发掘企业升规潜力,建强升规导向,完善升规服务,高效统筹、同频振动,形成了多部门、多层级、多方面齐抓共促的大好局面,为济源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2022年以来,面对风高浪急的内外复杂环境和诸多超预期因素的不利影响,济源示范区立足企业发展实际,从多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工业企业“小升规”工作。2022年1-10月份,示范区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家,上报省统计局“小升规”工业企业25家;经省统计局审核报送国家20家。
一、以体制机制为牵引,夯实工作开展基础
一是迅速制定《规上工业企业倍增提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细化总体目标,确定工作节点,压实工作责任,为完成年度总体目标做好制度支撑。同时将“小升规”工作纳入《济源示范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倍增提质行动计划》中予以印发。二是在常务副市长亲自部署推动下,进一步健全各有关单位主要实施的工作体系,形成责任明晰、目标明确、精准有效的台账化管理手段和“一月一研判、一月一通报”的工作机制,任务目标和时间节点得到进一步明确,工作开展更加系统高效。三是加快建立“示范区-开发区(镇办)”两级工作体系,各开发区、镇、街道和示范区有关部门确立专人负责,并建立各单位工作联络协调体系,畅通部门间、上下级的统筹沟通渠道。
二、以分类推动为切入,提升工作开展水平
以分类培育机制为引领,依托发展改革和统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税务局等部门相关数据,积极引导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未“进规”工业企业及时申报入统,800万元-2000万元的小微工业企业、新开工(投产)工业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纳入培育库。坚持“多进少退”的原则,配套建立规上工业企业、培育库工业企业退规退库预警机制,加大对部分潜力型企业的追踪监测。充分结合“万人助万企”活动的深入开展,精准解决企业升规入库主要矛盾和现实问题,实现培育库企业和达标拟入库企业分类推动、齐头并进。同时联合发展改革和统计局、交通运输局、商务局等部门,先后6次深入各单位实地调研了解工作情况,进行业务指导,从源头上加强基层统计精度,进一步提高入库审批通过率。
三、以政策引导为抓手,强化企业升规导向
一方面提高政策奖励扶持力度,对当年新增为规模以上且纳入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示范区财政将一次性奖励金额从3万元提高到5万元,并对完成率前三名(含并列)的开发区、镇、街道,在年终工业目标考核中,分别给予30%、20%、10%的分值提升。另一方面联合发展改革和统计局、财政金融局、税务局等部门,根据“小升规”工业企业的规模、业务类型,围绕工业企业升规入统的标准、会计制度、政策解读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方位辅导培训,加强工业企业升规入统相关奖励扶持政策的宣传解读,提升惠企政策覆盖率,做到让“信息多跑路”“政策全知道”,切实消除工业企业升规后顾之忧,提高企业升规入统的积极性。
四、以前置审核为补充,提升企业入库效率
严格按照“先进库、再有数、要入库、走程序”的工作原则,积极组织工业企业准备升规申请材料,围绕入库审批流程、注意事项、材料要求等提前做好培训指导。同时前移审批关口,不断规范企业入库审批材料和工作流程,强化与发展改革和统计局的协调联动作用,做好申报入库企业材料预审工作,对每一家申报入库的企业做好现场核查工作,发现问题立即反馈,争取做到“反馈问题不过夜”。督促有问题企业及时做好资料修正补报工作,务必“问题解决不拖漏”,争取成熟一批、申报一批、通过一批,切实提高入库审批通过率。 (工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