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精准施策 硬招频出 奋力推动招商引资再上新台阶
发布时间:2022-12-13

编者按: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抓招商就是兴产业、促发展、谋未来。2022年以来,济源示范区以“三个一批”活动为抓手,立足主责主业,积极发挥招商引资牵头抓总作用,从机制驱动、活动推动、招引拉动等方面持续发力,灵活运用小分队招商、驻地招商、商协会招商、以商招商等招商方式,精准招商,招大引强,为济源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2022年以来,济源示范区按下招商引资“快进键”。1-10月份,引进省外资金207.8亿元,同比增长3.54%,占目标任务的84.5%;实际利用外资2250万元,同比增长261.2%

一、深化顶层设计,强化统筹指导

一是研究制定《关于加强新形势下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方案》《济源示范区“链长制”招商工作方案》的指导性文件,明确要求以高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为重点,编制产业招商地图,明确招商主方向,力争在发展壮大现代产业上取得新突破。二是强力实施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评察落地会商工作制度,建立涵盖项目预审评估、合同审定、政策落实和督导协调等招商全链条服务机制,对拟引进项目在产业规划、投资规模、环保准入等方面进行分析研判,切实从源头上提高招商引资工作实效。三是修改完善《济源示范区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全面落实“周通报、月点评、季排名、半年观摩、年终总结”招商引资工作评比机制,调动各单位招引项目的主动性。

二、注重招商谋划,着力精准招商

围绕提质发展传统产业、重点培育新兴产业、谋篇布局未来产业、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现代农业的工作思路,做深做细前期调查,摸清上下游配套企业和产业链缺失环节,强化上下游延链补链链式招商,包装一批高端型、链条型、龙头型产业项目。2022年,济源谋划亿元以上招商项目181个,投资总额1824.5亿元,并通过省招商引资项目管理平台、济源之窗招商引资专栏、济源招商引资公众号等途径对外发布。依托谋划项目,瞄准重点区域、产业、企业和项目,紧盯国内外500强、央企和行业龙头企业,突出高层次产业链和价值链招商,力争引进引领性、突破性、方向性的重大项目,推动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突出招大引强,增强发展动能

主要领导始终坚持重要客商亲自会见、重大项目亲自洽谈、重点问题亲自协调,先后对接了天能集团、华润电力等龙头企业,成功引进了逢石河抽水蓄能电站、人民数据灾备中心、年产15万吨锌基材料绿色智造、年产120万千米电线电缆等重大项目,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6个,招大引强实现新突破。疫情形势严峻时期,探索线上线下并进、协同招商的新模式,建立高效顺畅的项目信息对接机制,积极开展网络视频招商会,变“面对面”为“屏对屏”,今年共举办40余次网络对接会、视频招商会,每季度牵头开展集中签约一批活动,高标准组织参加第三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全省“三个一批”等重大活动,签约项目142个,总投资额779.38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74%,为济源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疫情形势稳定时,赴深圳、江西、湖北、陕西等地,加大招商力度,进一步推进与5G手机零组件智能化加工产能扩建、深圳爱克莱特新型智慧城市、杭州智库云产业物联网管理运营总部等项目的深度合作。

四、建立工作机制,激活招商动力

建立重点在谈项目专项台账跟踪机制,对重大招商项目实行区级领导分包工作机制,积极对接洽谈,紧密跟踪服务,实现项目谋划一批、储备一批、签约一批滚动发展。建立问题交办机制,通过汇报会、现场办公会等形式,对签约项目推进中存在问题进行现场交办,制定跟踪台账,明确时间节点,保障项目早日开工。建立现场核查机制,对签约项目履约、开工、资金到位等相关情况进行实地核查,帮助解决问题20余个。建立督导问效机制,会同督查局严格审核、整理、上报纳入“豫快办”平台项目及相关数据,实时跟进、催办督办,推进项目尽快落地见效。出台《济源示范区重点外贸外资外经企业“白名单”和“服务官”制度》《济源示范区外来投资企业受理投诉服务办事指南》等政策文件,发布了《济源外商投资指引(2022版)》,建立外来投资项目全流程、全周期、无盲区的服务机制,扎实开展“企业服务日”“千家外企大走访”活动,深入推进企业(项目)首席服务官、外商投诉处理等制度,共帮办代办各类行政审批手续73件,兑付优惠政策资金5625.8万元。                                       (商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