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林镇高标准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打出“制度、服务、政策、舆论、环境”组合拳,补短板、强弱项、固优势,举全镇之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镇域经济稳中向好提供有力保障。
创新制度,专班服务,以优势力量服务营商环境。一是开展班子成员分包“四个一”活动。即“分包一个重点项目、盘活一处闲置资产、引进一个招商项目、化解一个信访积案”,实行党政班子成员负责制,采取“1名班子成员+1名中层干部”主包、相关部门配合推进的模式,为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塑造梨林板块特色优势提供支撑力量。目前,纳入示范区“盘活一批”台账的12个停产企业已全部盘活。其他各重点项目均按照计划顺利开展,长润商贸等招商引资企业已入驻,部分信访积案已化解。二是成立行业专班助企纾困。将全镇47家企业根据行业特点划分为6个专班,分别结对形成服务小组团,开展“进车间、解难题、促发展”遍访企业活动,指导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同时倾听企业需求,使企业能够心无旁骛抓经营。目前,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为100%。三是常态化开展企业畅聊会。创新开展领导带领、专班跟进的畅聊会制度,深入企业调研、座谈、畅聊,做到把情况吃透、把问题了解清楚、把解决方案落实到位,受到企业好评。上半年先后深入丰之源、浩明饮品、华罗农牧等10余家企业畅聊,解决问题10余个。
提升效率,方便企业,以良好服务助力营商环境。一是优化便民服务。中心设置自助服务、政务公开、咨询投诉服务等功能区域,确定专人为镇级帮办代办员,建立市镇联动帮办代办机制,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市镇两级实现联动后,将由镇帮办代办员收件后全程代办,办理结果反馈到各村、企业,真正实现了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路。二是加强智慧办税服务。不断加大网上纳税宣传力度,引导帮助企业通过网上纳税平台办理手续,全面提升企业办税效率。 三是推行包容审慎监管。不断加强镇执法队伍建设,贯彻柔性执法理念,推行行政执法“首违不罚”清单,实施容错机制,向市场主体释放善意,激励市场主体自我纠错。
多措并举,落实政策,以扎实举措做实营商环境。一是宣传惠企纾困政策。通过召开专题会议、送政策入企、微信推送等方式,指导企业及时抓住政策机遇,用足用活惠企政策,如协助欣天纺织等3家企业申请满负荷生产补助10万元。二是落实减税缓税政策。组织深入学习留抵退税和增值税缓交政策,指导企业通过税收政策来缓解企业资金压力,目前累计退税或缓交税款达500余万元。三是加大财政支付力度。对于政府投资性项目和企业扶持资金,在做好“三保”运行的前提下,优先予以保障,切实保障中小企业利益,今年以来已累计支付相关款项1426万元。四是进一步畅通银企对接渠道。通过大力宣传“豫正贷”、“信易贷”等新兴贷款平台,做到一次注册、终身受益,彻底破解中小企业由于无担保、无抵押造成的贷款难题。五是大力倡导减租缓租。对镇区商户企业房租情况进行调研,发布《梨林镇倡导给予租户适当减免租金的倡议书》,并对部分商户进行了回访,确保减租活动取得实效。对于入驻梨林总部经济平台的企业,采取缓交或减半收取的方式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务实服务,精神激励,以舆论营造提升营商环境。一是开辟企业家精神专栏。在“大美梨林”微信公众号开辟“企业家精神在梨林”专栏,对疫情期间梨林企业家不畏困难、勇于走出困境的企业家精神进行宣传展示,通过“示范带动”起到引领作用。目前已推出丰之源、金色康辉、浩明饮品、欣天纺织四期。二是推出“稳增长、促消费”专栏。通过“大美梨林”公众号、视频号以及“抖音”等新兴媒体平台,大力宣传“一(鲟)鱼十吃”“鸡蛋里头找石头”等特色餐饮和“水运庄清真鸡肉串”“南官庄羊肉面”等地方小吃,积极打造“小店经济”和“夜经济”。三是助力饮料企业实现本地销售。受疫情影响,辖区部分饮料企业有意开拓本地市场,梨林镇积极帮助丰之源等企业推广本土饮料,提倡“梨林人喝梨林饮料”,改变梨林饮料“墙里开花墙外香”的格局,助力梨林饮料率先抢占济源市场。
生态优先,美化环境,以宜居宜业添彩营商环境。一是提升镇区综合环境。以“美丽乡村路”创建为载体,以327国道、大东线、南小线沿线整治为重点,结合梨林实际,开展拆旧建新、美化墙体、规范摆放、道路划线、特色墙绘等工作。二是沿路企业积极参与。道路沿线的沃邦饮品、特纳斯陶瓷等企业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以良好的外部环境增强梨林对外吸引力,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添彩助力。三是强化“三河”沿线治理。推进沁河、济河、蟒河三河“清四乱”整治,全面清退养殖小区,加强生态涵养修复。在保障汛期安全的同时,为企业和群众打造环境优雅的休闲场所。目前,全镇道路沿线美化提升47000余平方,拆除整修破旧墙体500余米,拆除废弃养殖小区1000余平方、沿线破旧厂房7000余平方。绿色、生态、宜居、宜业的镇区环境,正在成为梨林镇递给外来客商的一张“靓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