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工科委锚定“两个确保”总目标,树牢“抓发展必须抓产业、抓产业必须抓市场主体培育”的鲜明导向,扎实做好规上工业企业倍增提质工作。
一、坚持组织先行,建立完善工作体制机制
一是做好顶层政策支撑。将规上工业企业倍增提质专项行动与“万人助万企”、“能力作风建设年”、“党群连心工程”等活动有机结合,围绕分类推动、升规辅导、人才支撑、金融服务、开拓市场、加强创新、政策扶持、优化要素等八个方面,制定专项行动方案,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多方面、全方位构建政策保障体系,全力推动活动开展。二是建立示范区规上工业企业倍增提质工作体系。示范区层面和各开发区、镇、街道对应成立各级工作专班,明确专人负责,上下呼应,形成“一体两级”的工作框架体系。搭建各单位负责人员工作联系交流渠道,强化工作统筹协调和对话交流,推动工作开展。三是建立企业培育分类推动机制。依托发展改革和统计、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数据支撑,择优筛选79家未达标企业建立规上工业企业培育库,摸排调研达标未升规企业实际情况,配套建立规上工业企业、培育库工业企业退规退库预警机制,精准解决企业升规入库主要矛盾和现实问题,实现培育库企业和达标未入库企业分类推动、齐头并进。四是建立目标分解考核机制。由示范区工科委按照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工业企业数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分解下达各开发区、镇、街道年度任务目标。同时将此项工作成效作为考核各开发区、镇、街道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对成效突出的单位,在全年行业部门目标考核中适当加分,并在涉企专项资金和集体荣誉争取方面优先考虑、优先支持。
二、坚持服务到位,强化入企精准宣传帮扶
秉持主动掌握、靠前服务的原则,通过加强宣传引导和精准帮扶两手发力营造优良发展环境。一方面全面加大宣传力度。联合发展改革和统计、财政金融、税务等部门深入高新区、玉泉街道等基层一线,聚焦工业企业升规入统相关奖励扶持政策、税费政策、申报事项、财务核算制度等企业关切的重点领域,组织工业企业开展专题升规辅导,并纳入到“万人助万企”活动总体宣传中。另一方面持续提升服务精度。依托“万人助万企”活动的深入开展,充分利用广大助企干部深入助企帮扶活动契机,将工业企业提质增效工作纳入到助企帮扶活动内容中,针对培育库企业、达标未入库企业等着重照顾,精准推送相关政策,现场指导解决部分问题,实现精准服务水平的又一次提升。截至目前共进行专题升规辅导培训2场次,开展入企帮扶1564人次,解决企业问题547个,企业掌握政策更深入,升规入统意愿更加强烈。
三、坚持政策落实,明确倍增提质正向激励
始终以政策有效兑付作为树立工业企业正确发展导向的强有力措施。通过加快推进首次小升规企业奖励扶持资金、规上工业企业一季度满负荷财政奖励资金等面向规上工业企业奖励政策的兑现进度,以真金白银在广大工业企业中建立起明确的正向激励,鼓励引导工业企业向规上工业企业不断发展。2022年,共组织211家(次)企业申报各类政策,涉及资金7461.1604万元。其中省级层面政策12项,涉及企业50家(次),资金3577.1504万元;示范区层面政策14项,涉及企业161家(次),资金3884.01万元。目前省级层面政策已兑现完成3066.1504万元,占比85.7%;正在推进511万元,占比14.3%。示范区政策已经兑现完成1416.25万元,占比36.5%;正在推进落实2467.76万元,占比63.5%,工业企业升规入统的积极性被广泛调动起来。
四、坚持问题化解,集中精力破解发展阻碍
聚焦企业发展问题瓶颈,集中现有精力和手段,破解企业发展困局,以促进工业企业快速发展带动规上工业企业倍增提质。一方面运用好“万人助万企”企业问题处理机制。以“问题解决率”和“企业满意率”为目标导向,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入手,彻底实现问题闭环处理和有效解决。通过问题闭环解决机制共为企业解决问题547个,企业问题切实得到及时解决。另一方面深入开展“四项对接”活动。积极帮助企业开展产融、产销、用工、产学研“四项对接”活动,在企业科技创新、市场拓展、人才帮扶和金融支持上下足功夫。共开展“四项对接”活动35场次,帮助金利金铅与省冶金研究院、济源钢铁与东北大学、中原特钢与中科院、龙兴钛业与华东理工、联创化工与郑州大学进行科研成果合作。建立“一人一企”用工服务专员服务机制,帮助500余家企业达成用工意向2000余人。促成中原银行、建设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为企业解决融资需求近30亿元。
通过多方共同努力,目前示范区新增10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33.3%,规上工业企业倍增提质工作成效初显,工业经济发展动能得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