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袤乡村织锦绣——2022年济源示范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3-02-24 | 来源:济源日报

乡村花海(资料图片)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生产忙碌的季节。走进济源广袤乡村,蔬菜制种基地里,种植户正在抓紧移栽秧苗;高标准农田里,植保无人机正在给小麦喷施药液;食用菌种植大棚里,农户正在加强田间管理……忙碌在春耕一线的勤劳农民与远山青黛相映成辉,共同绘成一幅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是我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作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市,济源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目标,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着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玉川地奏响了美丽乡村建设奋进曲。

产业定基 激活发展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如何立足济源的独特地域优势和自然资源条件,做好“产业兴旺”文章?济源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坚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乡村旅游和农业招商引资“三篇文章”一起做,着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济源启动蔬菜种业振兴行动,引进国家洋葱育种专家,强化科技创新攻关,新增蔬菜制种面积1.3万亩,建设一批育苗大棚和水利设施工程,获批蔬菜种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实施特色肉兔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及双胞胎集团年产60万头生猪产业链等项目建设,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打造双汇生猪、伊利奶牛、中沃饮料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9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成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市。

项目兴则产业兴,产业兴则百业兴。一直以来,济源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壮大现代特色农业,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明确农旅融合、沟域经济、美丽乡村建设、“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以及林果花卉、特色蔬菜、食用菌等特色种植业和生态高效养殖业等六大重点招商方向,探索“线上招商”新模式,全年落地招商引资项目42个,到位资金23.3亿元。

依托美丽自然景观和丰富人文景观,济源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为纲,纲举目张。去年以来,济源整合16个部门资源对乡村旅游重点村进行统一策划、全面提升,精心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3条、乡村休闲旅游村庄20个。其中,3条旅游线路入选农业农村部、文旅部精品线路,7个村被评为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济源获批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市。如今,济源的乡村休闲旅游已不再是农家乐、采摘园等单一业态,而是餐饮住宿、特色农产品销售等多业态运营,不仅满足了广大游客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也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乡村振兴的底气更足了。

人才固本 建强基层队伍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密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济源不断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统筹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全力破解“空心化”、老龄化、引人难、留人难等难题。

乡村振兴既需要大量本土人才,也需要引进更多高素质专业化外来人才,为乡村带来更多新理念、新技术、新经验,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济源坚持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实施柔性引进高端人才、重点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引导专业技术人才下沉一线和引进返乡创业人才的“四雁工程”;聚力搭建“校企合作”“项目合作”平台,吸引各领域青年人才到乡村一线工作创业;创新开展“乡村振兴大讲堂”和新农村实用技术拔尖人才评选活动,打造一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带富的乡村振兴带头人队伍;组建“百名人才联镇助村”服务团,调整充实“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开展“6+1双百人才联镇助村”行动,建立人才下沉服务乡村振兴机制,形成了“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模式,通过宣传科技知识、推广农业技术、介绍助农经验,让更多的农民感受科技力量、提高科学素养,切实运用技术发展农业。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被汇聚到广袤田野中,济源乡村振兴的未来必将愈发精彩。

文化铸魂 培育文明乡风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济源坚持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弘扬社会正气作为思想保障,全面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

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是丰富农民生活的重要方式。为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乡村文化活动服务效能,在济源广大乡村,每逢节日,各类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都会在乡村大舞台上演。

夕阳西下,漫步在万阳湖畔,置身于游园广场,随处可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公益广告引领群众向善向美,文明新风扑面而来。作为全国文明镇,思礼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镇文化站等为载体,打造集思想政治引领、传播党的声音、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提供惠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宣传教育阵地,铸牢文明乡风之魂。

如今,济源市级以上文明村镇达293个,占比63.28%;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全覆盖;星级文明户达27689户,认领比例达78%;开展“党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等宣讲培训活动1000余场,受众超10万人次;不断拓展完善“百姓文化济源云”平台功能,累计培训3000余人次;2022年被确定为河南省婚俗改革试验区,移风易俗工作在国家乡村振兴局主办的《中国乡村振兴》杂志专题推介……

透过一组组数据可以看到,济源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与乡村振兴正以同频共振“新姿态”,鼓舞着大家描绘乡村蝶变新画卷。

生态吸睛 建设美好家园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如何落实好这四个字?济源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作为答题方向。

初春的济源,阳光正好。走进克井镇新庄村,房前屋后干净整洁,街道宽阔平整,游园广场设施焕然一新……乡村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开展后,村庄更漂亮了,大家茶余饭后围在一起聊天,心情很愉悦。”村民喜笑颜开。

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济源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围绕“净绿亮美”标准,集中整治盲区,持续提升村容村貌,建立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机制,使往日房前屋后乱堆垃圾的现象不复存在。在治水方面,全区394个村(居)完成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超额完成省定45%的目标。在改厕方面,济源完成农村户厕改造2010户,超额完成省定台账任务。在全省5次农村人居环境检查评比中,济源3次位居全省前3名,被评为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先进市。在绿化美化亮化方面,济源积极推进村庄绿化、彩化工程,实现村庄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目前,济源森林覆盖率达45.58%,国家级生态镇占比达64%,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园林镇、全域生态镇。

水更清了、山更绿了,田园风光更动人了。如今,一幅生态宜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乡村图景正在济源徐徐展开……

组织连心 夯实战斗堡垒

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农村基层党组织强不强,直接关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好不好、质量优不优。

围绕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济源积极推进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以“五星”支部创建引领乡村治理,扎实推进“党群连心工程”和城乡党建共同体建设,累计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23191个,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872起。

为有效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济源深化“四治”融合,积极开展村民自治“五化”创建,创新“三清单一流程”运行机制,推广“道德积分储蓄站”工作法,以河南省首批数字乡村示范县(市)试点为契机,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平安建设”,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三零”创建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固本强基之策。为推动农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济源把“三零”创建作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专题研究、精心部署,广泛动员、全面行动。

2022年,济源成功举办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交流会,济源乡村治理经验在全国地市级党政领导干部乡村振兴研究班、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得到推广,轵城道德积分经验在全国耕耘者培训班上进行分享……济源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善治之路,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不竭动力。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聚焦乡村振兴,济源将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在前进中探索、在探索中奋进、在奋进中崛起,奋力打造乡村振兴济源样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