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内政策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济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20-09-15

  各片区管理办公室,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管委会各部门:

  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豫政办〔2020〕27号)等文件要求,为扎实推进济源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科学务实、健康有序发展,推动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服务改革发展、贴近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公共服务能力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和产业发展全面深度融合,实现城市治理智能化、集约化、人性化,有效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创造力、竞争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济源打造成为全省、全国领先的新型智慧城市标杆,为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又富又美济源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统一设计,系统布局。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采购、统一资金管理、统一维护、统一运营的原则,统筹考虑发展布局,强化顶层设计和分类指导,明确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内容和标准规范,推动整合优化和协同共享,实现建设模式由分散建设向共建共享转变。

  2.需求为先,惠民为本。立足市民生活、企业经营、政府服务,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城市治理“痛点”为核心,突出为民、便民、惠民,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便捷化。

  3.创新驱动,深化应用。坚持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双轮驱动,健全智慧城市管理体系,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增强内生发展活力。

  4.多元参与,强化运营。创新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强化政府在规划引领、统筹协调、政策扶持、标准规范、监督考核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注重激发市场活力,健全可持续发展机制。

  5.设施共建,数据共享。优化资源配置,强化统筹布局,持续完善政务云资源平台和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构建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体系,加快政务信息系统“迁网上云”,深化数据资源的融合、开发、利用。

  (三)主要目标。到2022年,济源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显著提升,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功能进一步完善,实现市镇村电子政务外网全覆盖;政务云平台功能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非涉密政务信息系统上云率达到80%;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功能进一步提升,集中展示、管理协调、指挥调度等作用更加凸显;大数据平台初步建成,政务数据采集、共享、分析、应用机制完善成效明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建成一批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生态宜居、产业发展等领域特色应用,打造5个智慧社区(村、居),3个智慧镇(街道),1个智慧园区,探索出一条符合济源实际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路径。

  到2025年,“智慧济源”总体框架进一步完备,智慧化水平整体大幅提升,覆盖城乡的智慧社会初步形成,城市基础设施更加智能,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公共服务更加智慧,生态环境更加宜居,产业体系更加优化,发展机制更加完善,城乡居民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力争达到全国一流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

  二、总体架构

  济源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原则上基于“一中心、两平台、三体系、四主题”的一体化架构规划实施。

  围绕一个中心:提升智慧城市指挥中心为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整合城市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推动资源互联互通,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统一构建互联、协同、共享、智慧的城市运营中枢平台,实现宏观态势监测和应急指挥调度,服务领导决策、城市管理、指挥调度、惠民应用。

  建设两个平台:建设统一的信息基础设施平台,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网络、计算、存储、物联感知等资源服务;建设统一的大数据平台,汇聚城市海量数据,形成市级统一数据资源池,实现跨部门、跨领域、全时空的业务协同有效运行。

  构建三大体系:构建标准规范体系,建立健全智慧城市建设、管理、应用、运营、评价的标准规范和指标体系。构建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城域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灾难恢复一体化,强化数据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存储传输的管理。构建技术支撑体系,设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对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智力支撑;依托国有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平台公司,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应用、市场化运营,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开展四个主题:以需求为导向,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基础上,按照强化共用、整合通用、开放应用的思路,重点开展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生态宜居、产业发展4类智能化创新应用。

  三、重点任务

  (一)推进基础设施集约化。

  1.通信基础设施。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加强规划引导,依据城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或国土空间规划,确保2022年底5G站址数达到1315余站。积极拓展5G应用场景和应用领域,加快建立5G与垂直行业应用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促进济源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持续完善高速宽带网络,积极推广千兆宽带应用,建设“千兆城市”,智享极速生活。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和广电骨干网的IPv6(互联网协议第六版)升级改造,积极推动网络、应用、终端等向IPv6演进升级。

  2.政务信息基础设施。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扩大电子政务网络覆盖范围,规范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和管理,加强统一网络接入与安全运维管理,推进各部门业务系统向电子政务网络整合。优化政务云计算中心建设,持续提供高性能计算、海量数据处理、信息管理和安全保障等服务,提升集约化水平和业务承载能力。按照“不新建、不扩建、集中上云”的原则,相关业务系统逐步迁移到统一政务云平台。

  3.物联感知体系。按照“统筹集约、适度超前、利旧建新”原则,统筹规划布局城市和重要行业、领域的感知基础设施,加快在桥梁建筑、地下管廊、交通设施、公共空间等重点部位规模部署各类传感器,促进物联网技术深度应用,构建城市“神经网络”。

  (二)推进城市治理精细化。

  1.智慧交通。健全交通运输行业数据中心,完善交通信息检测采集、统计分析、综合利用,实现交通运输公路、水路、客运、货运、物流、邮政等实时动态运行数据分析、协调管理、决策辅助和应急联动指挥,为公众出行提供精细化智能服务。推进“5G+智慧公交”建设,探索车路协同一体化交通模式。

  2.智慧城管。在城市建设、管理、经营服务等领域大力开展智慧化应用,拓展市政公用、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城市管理执法、建筑市场监管、房地产市场监管等业务应用和公众服务功能,构建城市综合管理服务体系,全方位提高城市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和突发事件预警与应急管理处置能力。

  3.智慧安防。推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整合应用,构建“边界可控、区块可防、重点可保、立体叠加”的防控管理网络,提升治安防控、侦查破案、消防监管、社会管理、服务群众等能力。完善应急指挥信息体系,深化安全生产、公共卫生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等领域在线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推进民生服务便利化。

  1.智慧政务。推进市域一体化协同办公应用,增强公文、会议、审批、展示等在线功能。大力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高效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和政务流程再造,进一步压缩平均承诺时限。加大电子证照汇聚和标准化应用,深入推进“一证通办”。

  2.智慧教育。实施教育信息化示范引领工程,推动教育大资源普及应用,规范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优化教育治理能力,构建人才评价新模式,实现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推动济源学习型城市建设。

  3.智慧医养。加快推进基于5G网络的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大力实施区域协同医疗项目,推动5G在移动急救、远程会诊、远程护理等场景的示范应用。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加快推进“济源健康云”医疗卫生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公共卫生等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鼓励医疗机构发展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新模式。建立统一、高效、兼容、便捷、安全的全民医疗保障信息服务体系,推进医保电子凭证应用。完善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与社会组织机构合作,提供助医、助洁等上门服务。

  4.智慧旅游。开展“5G+智慧旅游”,建成旅游数据库,鼓励和引导旅游企业发展“5G+VR/AR+4K/8K”技术,打造新型文化旅游在线应用场景。加强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旅游产业运行监测预警平台,提升旅游行业运行发展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增强旅游公共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快速响应和及时处置能力。完善智慧旅游应用,为游客提供安全、精准的“吃、住、行、游、购、娱”信息服务。培育建设“互联网+旅游”创新示范基地,重点打造王屋山智慧景区建设,结合国家5A级景区评定标准,提升景区智慧管理、智慧营销和智慧服务水平。

  (四)推进生态宜居可持续化。

  1.智慧生态环境监控。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推动地理空间数据整合与应用,实现对大气、水、噪声、辐射、土壤等环境要素的监控预警。推行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全面提升企业能效水平。应用智能节水管控、城市扬尘污染源监测与视频管控、机动车尾气排放管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等系统,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监测能力。

  2.智慧社区。推进社区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安防系统智能化建设,加强社区服务和管理功能综合集成,加快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智慧社区服务体系。推动标准化、规范化智慧小区建设,开展小区智能安防、流动人员管理、停车服务、公共活动区域监测、公共服务设施监管、生活垃圾分类、邮件快件存放等智慧化应用,打造一体化智慧社区。

  (五)推进产业发展数字化。

  1.数字乡村。以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为基础,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绿色发展先行区等重大项目,促进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步伐,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各领域、各环节深度融合。促进信息化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提升乡村治理智能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聚焦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实际需求,进一步完善“三农”信息服务体系,推进农村公共服务数字化。

  2.智慧园区。整合全域环境管理、安全生产、能源管理、应急管理、经济统计等信息监测平台服务功能,加快产业集聚区智能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智能化建设,提高产业集聚区智能化水平,实现基础设施网络化、开发管理信息化、功能服务精细化和产业发展智能化。

  3.智能制造。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积极开展5G在装备制造等领域的试点示范,建设具有行业先进水平的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加强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引进和培育,鼓励制造业龙头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建设“5G+工业互联网”行业平台。重点围绕手机机构件、玻璃盖板等配套产品,积极打造5G智能终端配套协作区。加快推动企业“上云”,引导企业将基础设施、业务系统、设备产品向云端迁移。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成立由济源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市长任组长,济源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主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由各市直单位一把手组成。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承担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统筹协调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具体落实。设立首席数据官(CDO),由各部门负责信息化的主要领导担任,负责承担领导小组交办的工作任务,推进本部门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和应用。

  (二)机制保障。建立智慧城市项目全流程管理机制,各单位统一向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信息化建设需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发展改革、财政金融部门共同组织论证审批,制定年度建设计划,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审批后,统一实施。未纳入年度建设计划的,原则上不予安排实施。研究出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规范项目评估论证、立项审批、招标采购、过程监理、工程验收、资金管理、审计监督等环节。制定完善新型智慧城市绩效考核办法,将智慧城市工作纳入目标绩效考核范围。强化人才保障机制,鼓励高等院校建立新型智慧城市人才实训基地,培育多层次、复合型、实用性人才。

  (三)资金保障。设立新型智慧城市专项基金,遵循突出重点、统筹集约、注重绩效、带动产业的原则,合理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和成本,区分轻重缓急,基础性、公益性、示范性、创新性项目优先安排。创新投融资模式,推行“政府买服务、企业做运营”的市场运营机制,支持河南济云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实施智慧城市的投资主体和资产管理主体,依法科学有序盘活相关资源,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培育数据产业,为后续智慧城市的融合、发展提供服务支撑。

  (四)安全保障。强化信息安全保障设施建设,夯实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明确网络安全的责任主体和具体要求,严格按照安全保密管理规范,保障数据安全。建立健全安全防护、等级测评和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演练。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专业骨干队伍和应急技术支撑队伍建设,提高风险隐患发现、监测预警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制度,强化安全意识、安全责任、安全落实。依法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济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