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时代画卷 振兴美丽乡村
种菜路上“父子兵”
发布时间:2020-09-16 | 来源:济源日报
  初秋,穿过林荫小道,迎着和煦秋风,记者来到克井镇南樊村的蔬菜大棚基地,一片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映入眼帘。
  “80后”菜农苗兵和几位村民正在采收小香葱,忙得不亦乐乎。“这个时候就卖小香葱,一天能卖200多斤,一斤5块钱。”烈日当空,高温难耐,苗兵一边擦拭着额头的汗珠,一边与记者交谈,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一会儿工夫,几人便将采摘好的香葱整整齐齐铺放在大棚前面的水泥地上。这时,只见一个精神矍铄的老人拿着水管开始洗葱,动作熟练有序。经过一遍遍洗刷,香葱褪去“泥装”,焕然一新,安静地等待着被运送出去。
  老人名叫苗小根,今年62岁,是苗兵的父亲。虽然有着30年的种菜经验,但随着农业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单一的品种、落后的技术、传统的销售限制住了苗小根大棚菜的发展脚步。
  5年前,这个老实本分的农民向在外打工的儿子发出了“邀请”,希望儿子回来和他一起进行大棚菜种植。
  谈起回家干农业,苗兵表示,自己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从小看惯了父亲和村民种菜。他觉得如果用心经营,比起在外打工,农民种菜的收入可能还稍微多一些。
  苗兵经过走访了解发现,现在蔬菜的价格高,市场也稳定,近几年,网络发达后,蔬菜销售渠道更加多样化,多种植一些新品种,收入肯定客观。打定主意后,苗兵便辞去工作,回家种起菜来。
  于是,父亲主内,儿子主外,这对“父子兵”分工合作,开始大展拳脚。
  苗兵告诉记者,刚开始他们承包了两个大棚,种了西红柿、黄瓜、茄子,一年下来有六七万元收入,感觉还不错。经过耐心管理和经营,蔬菜种植面积渐渐大了,品种也多了,工人也多了。
  现在,父子俩的大棚已扩增到5个,棚里新增了辣椒、豆角、香葱、小黄姜等多个品种的蔬菜,在大棚里打工的村民也增加到七八个。
  “俺们村的土地种出来的小黄姜长得特别好,和沁阳怀生生姜的口感一样,早期卖嫩姜,晚期卖老姜,产量多、销量好、价格高。”第一年尝试种植小黄姜的苗小根看着长势颇好的姜叶喜出望外。他坦言,要不是儿子回来帮忙,自己还不敢尝试种植这些新品种。
  “我们村里这些连栋大棚给我们提供了就业的好去处,再也不用为了挣钱东奔西走了。”正在姜地除草的村民苗社玲,今年65岁,在苗家父子的大棚里务工,一干就是五六年。“活不重,离家近,老了还能挣份轻松钱,很开心。”苗社玲说。
  小香葱卖完后,小黄姜就要上市;小黄姜卖完后,秋季西红柿就要出棚了,在苗兵看来,现在享受的是“月月有活儿干,天天见收入”的甜蜜日子。
  眼下,父子俩又在谋划:扩大规模,种植水果,发展果蔬园……
主办:济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济源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联系方式:0391-6633495        地址:济源市市民之家1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