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时代画卷 振兴美丽乡村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增强群众幸福感
发布时间:2019-03-14 | 来源:济源网

  “要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投入方式,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

  殷切期望,情暖中原;民心汇聚,力量激荡。如何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厚爱,转化为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完善的具体行动?我市相关单位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以实际行动托举起人民群众满满的幸福感。

  条条“幸福路” 连接千万家

  一条条纵横交错的乡村公路,把大大小小的村落串联起来,一辆辆绿色环保的城乡公交车穿梭往来,一阵阵欢声笑语飘荡在田间地头、农家小院……

  在承留镇大沟河村,记者看到新修的水泥路上车来车往、畅通无阻,群众对农村道路建设交口称赞。“以前,这条路坑坑洼洼,特别难走,遇上雨天,车都无法通过。收庄稼全靠肩挑背扛,机械根本进不去。果蔬无法及时运出去,就会烂掉。现在,路修好了,不仅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问题,还为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提供了便捷的交通,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70多岁的村民李天顺说。

  道路通则百业兴。一条条崭新的道路承载着希望与幸福,让坎坷变成坦途,为乡村振兴带来了勃勃生机。近年,我市累计投入资金12.44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1370公里,桥梁3008延米。其中,投资9254.2万元,新改建贫困村道路114公里、桥梁1200延米,安装钢护栏200公里,解决了7个镇32个贫困村2900余人的出行难题。不仅如此,历经数年的努力、探索与革新,从村村通公路到村村通客车,我市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客运网络,全市452个行政村全部通客车,运营城乡客运线路37条,拥有车辆128台,运营站点(含临时站)280余个,进一步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出行条件。

  “农村公路的快速建设,已成为引领城乡一体、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有力助推器,使群众走上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跑道。”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我们要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道路,用一条条公路串起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使之成为支撑乡村振兴的坚强基石。

  该局2019年工作谋划显示,预计总投资1.52亿元,加快愚公移山干部学院(新校区)外围道路等项目建设,实施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115公里,强力推进全域旅游道路建设,加快推进绿色低碳智慧交通项目建设。3至5年内,基本实现全市所有具备条件的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加大贫困村道路改造提升力度,实施贫困村村组道路项目(覆盖6个镇15个贫困村),修复一批偏远山区年久失修道路,改善农村出行条件。

  农田“解渴”收益喜人

  在王屋镇柏木凹村,农田里不时传来咝咝声,令人好奇。“这些农田都用上了滴灌技术,浇水的时候会发出咝咝声。”面对记者的疑虑,该村党支部书记张树杰耐心解惑。

  看着长势喜人的蔬菜苗,张树杰不由自主地感叹:村里从1997年开始发展蔬菜制种,村民们靠拉水、抽水种植,全村种植面积也就五六十亩;后来用上王屋山供水工程的水,全村发展种植面积有100余亩。目前,柏木凹村蔬菜制种面积有580余亩,且80%用上了滴灌,亩均收益也由起初的1000余元增长为现在的4500余元。

  “王屋山供水工程复线建设,让我们看到了更大的希望,对今后的发展信心更足。”张树杰说,以前的水在保证人畜饮水后,才能用于农田灌溉。现在复线工程管道已经铺到地头,用水更便捷,水量更充足,村里将继续扩大种植面积,进行区域规划,发展农旅融合。

  谈及这些变化,市水利局副局长李晓刚介绍,为解决王屋山区人畜饮水与农业灌溉相互争水的问题,2014年,我市决定建设王屋山供水复线工程,市财政投资6000万元,建设了复线总干工程。总干以下分为8个单元工程,累计利用省级以上资金1.6亿元。截至2018年底,总投资2.2亿元的王屋山供水复线工程建成,铺设各类供水管道1200多公里,建设蓄水池100多个,解决山区王屋镇、下冶镇和大峪镇56个村5.3万亩耕地的灌溉问题,年新增总效益2200余万元。同时,王屋山区生活供水与农业灌溉供水管道实现分离,人畜饮水供水保证率提升到97%以上,王屋山区群众生产、生活相互争水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进一步改善王屋、下冶、大峪3个镇89个村6.6万人(含22个贫困村1679名贫困群众)的饮水条件。

  引来甘露润心田

  “出水啦!出水啦!”……下冶镇大岭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兴建,轻轻拧开水龙头,甘甜的自来水汩汩涌流,他激动地欢呼雀跃。

  大岭村是省级贫困村,曾因管道老化出现停水问题,给村民生活造成不便。“这次改造提升后,供水正常了,这3个居民组300余人,再也不用担心停水、断水。”市农机局驻村第一书记李明军说。

  干净的自来水,喝在嘴里,甜在心头。建档立卡贫困户王春生说:“党和政府帮扶我们脱贫,不仅带来了好政策,还解决了村民吃水难问题,这日子真是越过越舒坦!”

  水是生命之源。2001年以来,我市充分利用上级补助资金,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累计总投资2.79亿元,先后实施了省级、市级饮水安全项目、“村村通”自来水项目、农村饮水工程改造项目、农村学校饮水安全提升项目等各类工程建设,主要建成了王屋山、布袋沟、天坛山和梨林等四大集中供水工程,覆盖186个行政村,并建成了281处单村饮水工程,受益总人口54万余人,全市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超过98%。

  保障贫困群众喝上洁净水,是满足脱贫攻坚中“饮水安全”的重要一环。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市把解决贫困群众吃水难、用水难问题纳入脱贫的硬性指标,总投资2200万元,持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通过新打水源井、新建蓄水池和渗水池、铺设管道、配备消毒设备等,不断改善贫困地区饮水难题,使50个贫困村的3.5万人(其中贫困人口6203人)吃上安全洁净的放心水。

  “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完成后,将进一步提高全市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证率,实现城乡区域供水全覆盖,让群众饮用优质安全的自来水。”谈及今后工作目标,市水利局局长刘根胜表示,2019年,计划投资2770万元,对63个有贫困户的非贫困村饮水工程进行改造提升,力争在“十三五”末使全市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100%、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水质达标率大幅提升。

主办:济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济源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联系方式:0391-6633495        地址:济源市市民之家1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