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出彩济源人
十年驻村,誓把郝山变“好山”——记坡头镇郝山村第一书记王友世
发布时间:2021-11-26 | 来源:济源日报
  “入冬了,生活上还需要啥帮助?”
  11月19日清晨,王友世来到脱贫户翟意琴家里走访,仔细询问其家庭情况,并向其宣传防返贫政策,随后,认真填写了脱贫户帮扶措施明白栏。
  王友世是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济源市分公司驻坡头镇郝山村第一书记。2012年,他还是一名驻村帮扶工作队员,2015年,转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十年,他见证了郝山村的变迁。
  郝山村有138户574人,其中脱贫户10户。每家每户的情况,王友世早已熟记于心,脱贫户更是他重点关注的对象。一有时间,王友世就去脱贫户家里走访。“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他们虽然已经脱贫,但是家底薄了些,我最放心不下。”王友世说。
  回想起初次进村的场景,王友世记忆犹新。“我是坐着村民的三轮车进村的。当时的郝山村,道路坑坑洼洼,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泥路。”王友世说,村里水资源匮乏,群众吃水困难。
  “既然选择来驻村,就一定要改变郝山村的面貌,让村民过上好日子。”王友世默默许下了誓言。
  为了改善郝山村的基础设施,王友世多方面争项目、引资金。村里先是争取到了交通资金,陆续硬化了大街小巷,实现组组通,户户通水泥路。2017年,村里争取到了80余万元资金,打了一口380米深的水井,将自来水引进了村民家中,解决了长期以来吃水难的问题。
  驻村十年,王友世已完全融入村民的生活,早已把自己当成了郝山人,把村民当成了他的亲人。“王书记不仅人住在村里,更把心驻在这里。他时刻把村民的事放在第一位。”郝山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周素玲说。
  “王书记,我家的果树该剪枝了,能不能联系技术员帮我们指导?”王友世接到了村民郝福忠的电话。
  郝福忠经营一家生态庄园,2019年开始种植黄甘李、桃树等果树。由于缺乏经验,他在果树管理上犯了难。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王友世赶紧帮忙联系济源农科院的工作人员。“从开始建生态农庄,王书记就帮我们出谋划策,解决问题。”提及第一书记王友世,郝福忠满是感激。
  和郝福忠有同样感受的,还有脱贫户付桂枝。今年受强降雨影响,付桂枝家房后的土崖出现滑坡,唯一的排水沟被泥土覆盖。雨越下越大,积水越来越深,付桂枝急得团团转。
  得知情况后,王友世带着几名党员干部拿着铁锹,冒雨来到付桂枝家,帮助其疏通排水沟。“要不是王书记带人过来,后果不堪设想。”付桂枝说。
  面对村民们的感谢,王友世摆摆手。“党员就要时刻冲锋在前,为百姓办实事。这是我应该做的。”王友世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扶贫多年,王友世深知,政策的主要作用是兜底,要想让村民们致富,必须发展产业。
  郝山村地处山沟,有着发展蔬菜制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2020年,郝山村流转土地150亩,发展蔬菜制种。“只有发展产业,才能壮大集体经济,郝山村的发展才有后劲。”王友世说。
  王友世还带领村民成立蔬菜制种协会,聘请技术人员驻村进行技术指导,制种面积逐年增加。目前,村里已发展蔬菜制种400余亩,每亩增收5000余元。
  “今年种6亩甘蓝,收益3万多元。”正是依托蔬菜制种,脱贫户张奇丰家的日子越来越好。
  除了发展蔬菜制种,郝山村还建设了石磨面加工厂,并依托“邮乐购”电商平台,销售石磨面,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百姓富与生态美是统一的,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已经成为郝山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15年,在王友世的努力下,村里引进了“郝山印象”旅游项目,并修建了6公里的樱花健康步道,吸引市民前来游览健身。2018年,他为村里争取了470万元的“美丽乡村”扶持资金,修建了党建主题公园、垃圾中转站和公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王友世的努力下,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济源市分公司连续多年在郝山村的荒坡种植国槐、火炬等树种,村民们亲切地把这片树林称作“邮政林”。“‘邮政林’每年都在扩大,目前已绿化荒山60余亩,种植树木3600余棵。”看着“邮政林”里的一棵棵树木,王友世脸上露出了笑容。
  如今的郝山村四季如画,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好山村”。“我们要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充分挖掘郝山村的旅游资源,让游客来到郝山村就能留下来,让旅游真正惠及村民。”对于郝山村的未来,王友世信心百倍。
主办:济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济源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联系方式:0391-6633495        地址:济源市市民之家1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