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匠人
刘新乐:定格光影 记录岁月
发布时间:2018-07-25 | 来源:济源网

  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我会专心把它做好、做精,抓好拍摄的每一个环节,拍出让顾客满意的照片。 ——刘新乐

  每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故事。7月23日,在位于宣化街的中华照相馆,69岁的照相师傅刘新乐不停地忙碌着。从1976年入行到现在,刘新乐已经干了40多个年头,为无数济源人留下了青春的记忆和难忘的瞬间。

  从跟着师傅泡在暗房里当学徒到自己独立给人拍照,从胶片冲印到数码修图……随着时间的流逝,改变的是照相馆的门脸和照相馆的经营方式,不变的是刘新乐对照相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对这份事业的坚守。

    从学徒到照相师 

  “我和丈夫的结婚照就是刘师傅拍的。后来,只要一拍照,我就去中华照相馆,成了这里的老顾客。”正在过塑旧照片的杨阿姨说。她手上的老照片是刘新乐拍的。为了将年轻时的倩影保存更久,杨阿姨特地来中华照相馆过塑照片。在济源,中华照相馆曾红极一时,不少人曾在那里留下影像。

  1976年,当兵回来的刘新乐被分配到济源县饮食服务公司下属的国营照相馆工作。

  “进入国营照相馆后,我开始当学徒,跟着师傅学手艺。”刘新乐说, 当学徒不仅要学拍照,还要学底片整修、冲洗等。

  刘新乐说,过去照相很复杂,要先在暗房装片,拍片后,将底片泡在药水里,显现影像后定影,然后晾干修底。有时,他还要根据顾客的要求上水彩、油彩。刘新乐说,那个年代的照相技术比较落后,洗照片十分麻烦。一套照片从拍照、定影、切照片到最后完成,大概要花3天时间。如果遇上照相馆生意忙,顾客通常要等10天左右才能拿到照片。“当时,国营照相馆是济源唯一一家照相馆。我们从早上8点开始上班,一直忙到凌晨。每逢节假日,店门前就会排起长队。”刘新乐说。

  由于前来照相的人非常多,每天工作量很大,刘新乐根本抽不出时间去专门学习技术。于是,他就在日常工作中留心观察师傅的操作方法,并不断练习。刘新乐说:“每次拍照,我会从中总结经验。如果这次顾客照片脸部有了阴影,下次我就会改进,哪怕只是一个细微的调整。看到顾客对照片满意,我很高兴。”

  和如今的单反相机相比,老式照相机更难操作,对拍摄者的要求也更高。除了要具备审美能力和构图能力,照相师傅还应懂得多种技术。为防止底片遭受破坏,安装底片时,照相师傅要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暗房里操作。刘新乐能够准确无误地将底片放入底片盒。这全凭他长期积累的经验。

  凭借天赋,加上自身的勤奋,不到两年时间,刘新乐就能独立给人拍照了。

    光影中记录岁月 

  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摄影、全家福等日渐流行。生日时拍张留念照片,重要节日时拍张全家福成为不少人的选择。这也为人们的平淡生活增添了些许仪式感。多年来,刘新乐为成千上万的人拍过照。他会从观察中以及跟拍摄对象的交流中找到拍摄的最佳角度。在刘新乐看来,顾客来这里拍照,是希望定格人生美好瞬间,因此自己更应该以专业的技术为顾客留下美好记忆。

  人气的延续,除了老字号金字招牌,还离不开刘新乐精湛的拍照技术。关于拍照,刘新乐有自己的独特秘诀,就是根据拍摄对象的脸型来决定用什么光线,让拍摄对象摆什么样的姿势。

  那时,照相师傅拍照用的是胶片相机,里面放置的底片张数有限。因此,每次按下快门,照相师傅都要尽力拍下拍摄对象完美的表情。为此,每次拍摄前,刘新乐会提前做好准备。

  刘新乐认为,每个人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美,拍摄者要善于发现并突出每个人身上的独特气质。他以棚内正在拍摄的一位女顾客为例解释,被摄者脸型略方,让她身体稍侧一点,不要正对镜头,会使面部线条看起来更柔和。“有的顾客眼睛一大一小,为了整体协调美观,我会让顾客小的那只眼睛靠近镜头,照出来就显大了。这依据的是透视原理。”刘新乐说。

  “灯光用得好,能拍出比化妆还好的效果。”刘新乐说,“我一般会在女顾客的右上方放置一盏伞状灯,左前方分别放置距离不同的两盏平面大灯。”刘新乐表示,那盏伞状灯叫作发灯,主要为了突出头发的光泽;左边近处的灯用来突出面部光泽,远处的灯起到过渡作用。“这样女顾客用不着化妆,就能被拍得自然、白皙,有光泽。”刘新乐说。

  “拍照时,拍摄者要调整好拍摄对象头部、肩部的角度,并用手引导其视线方向。这是为了从镜头中捕捉拍摄对象恰到好处的神态。”刘新乐说,要对合影中的每个人进行细微的调整,力求呈现出单人看很美,整体看也和谐的效果。

  后期处理方面,过去靠修版,即用铅笔往底片药膜上涂,非常考验技术。刘新乐回忆,团体合影中总有闭眼睛的,以前的老师傅就是靠着刀刻底片药膜处理好的。虽然后来技术进步了,但刘新乐每次拍摄前依然会提前布置,反复检查机器设备。

    变迁中默默坚守 

  1979年,中华照相馆成立,刘新乐来到这里工作,一干就是20年。1999年,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加上店里不少老师傅因各种原因相继离开,照相馆的经营开始面临困境。为了让中华照相馆继续开下去,刘新乐把它承包了,并始终坚守在这里。他这一坚守,就是人生一大半的时光。

  随着数码相机的出现,胶片机逐渐被取代,济源的许多老照相馆纷纷被历史淘汰。然而,刘新乐没有固步自封。在数码时代的冲击下,他紧跟时代步伐,凭借过硬的照相技术和对新摄影器材的熟练掌握,让老照相馆正常运转。

  “2003年左右,生产底片的工厂都倒闭了,照相馆的传统摄影设备也都撤下,换成了数码相机。”刘新乐说,刚刚引进数码相机的时候,自己拿它照相毫无压力。但后期调整,他完全不懂,只好硬着头皮学。

  随着摄影市场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很多照相馆转型发展为婚纱影楼,业务也从拍证件照、集体照,拓展为拍个人写真、婚纱照等。对于转型,刘新乐有自己的坚持。他认为,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如果为了迎合市场而盲目转型,将业务拓展到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刘新乐说:“作为专业的拍摄者,面对不同的拍摄对象,要使用不同的拍摄技巧和方法。另外,还要讲究用光。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我会专心把它做好、做精,抓好拍摄的每一个环节,拍出让顾客满意的照片。”

  刘鹏涛是刘新乐的儿子,因为从小耳濡目染,也爱上了摄影。2009年刘新乐退休后,刘鹏涛负责拍照和照相馆的经营。刘新乐平时没事会在照相馆帮忙。尽管现在已经是数码摄影,后期修整的技术手段也比较快捷,照片能够经过后期修整变得十分完美,但刘新乐经常跟儿子强调拍摄技术的重要性。照片的角度、灯光的布置等方面都要注意。在刘新乐看来,拍照并非易事。通过用光、找角度来弥补拍摄对象本身的不足,要靠一定的专业技巧。

  中华照相馆的店面虽不大,但慕名而来的顾客却很多。很多人是这儿几十年的老主顾了,全是冲着口碑来的。记者看到,中华照相馆里陈列的照片朴素、自然。刘新乐说,他从事摄影几十年,在用光上有独到的见解。用光,是拍出一张好照片的关键所在。

  “每一张照片我都力求做到最好。拍照时,我会建议顾客怎样梳理头发,捕捉下对方最美的表情。对我来说,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全新的作品。”刘新乐说,他的认真,也是为了答谢老顾客们几十年来的信赖。

主办:济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济源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联系方式:0391-6633495        地址:济源市市民之家1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