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农历大年三十,王屋镇桃花洞村的贫困户翟道贵家热热闹闹,热腾腾的饺子伴着芫荽的鲜香扑面而来,大红对联映衬得家里喜气洋洋。
今年,是翟道贵在新家度过的第一个春节。在新家过新年,是这个节日里最温馨的礼物。为了给他庆祝,除夕当天,桃花洞村第一书记胡爱国和帮扶干部原鹏带着家人,带着肉菜、春联,一起来给他们准备新家宴。
“2018年,祝您生活越来越好!”“感谢你们的帮助,现在我搬进了新家,生活有奔头了!”推杯换盏间,翟道贵聊起驻村干部驻村扶贫以来家里的巨大变化。“过去,我家住的是三四十年前建的土坯房,夏天漏雨,冬天漏风,就这样一年年地熬着过日子。”翟道贵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声音颤抖着回忆道。
翟道贵今年59岁,个头不高却全身上下都透着精干,只是,容貌显得比实际年龄要苍老许多。村里人对他的一致印象是:人好、能下苦。
一直以来,“能下苦”的翟道贵却没能改变得了生活。他右手残疾,干不了重活,老伴早年去世,儿子又远赴他乡,他和孙子相依为命。
几年前,家里的土房眼看就要坍塌,但对于这个家庭,拿出钱来建新房,何其艰难!他们只好搬到村里狭小、黑暗、没有灯的烟炕房里,一住就是好几年。
2017年,翟道贵家的贫困生活迎来转机。年初,我市新一轮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在村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的帮助下,他利用易地扶贫搬迁资金建起了新房。
翟道贵的新房是一栋50平方米的单层房,家里的摆设是“新旧搭配”:旧的床,却配上了新的窗帘,还有驻村干部送来的沙发、电视,简朴又不失温馨。
这一年,翟道贵家的喜事不止住进新房这一件。9月,他通过公益岗位扶贫当上了村里的保洁员,每月能领1460元的工资。孙子上学享受了“两免一补一改”政策,每学期还有生活补贴。残疾人补贴、企业带贫……这些,让翟道贵家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记得去年你采访来过我们村,你看看,我家现在的生活比那时候好多了!”卸下心事的老翟,笑着对记者说。
是的,当多年的奢望、眼前的现实汇集在同一个时间点上时,内心一定是五味杂陈。喜悦、激动,更多的是脱贫的底气足了。“党和政府这样帮扶我,我不能当懒汉,我还得靠自己的勤劳和双手脱贫。”翟道贵说。
“去年,我种植了一些蔬菜制种收益还不错,今年利用闲余时间又育了1.5亩的甘蓝制种和0.4亩的白菜制种。”翟道贵说起自己的打算,“过来年还准备再种1亩绿豆,种点西红柿或小辣椒,今年的收入肯定不错!我们家的好日子要到了!”
言语间满满都是对未来的憧憬。从他的喜悦中,从这个小家庭的缩影中,记者不仅看到了过去一年全市脱贫攻坚的成果,也分明看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