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是立春过后,山上刮来的风依旧很冷。刚刚将管辖林区走了一遍的生态护林员侯士贤却是热腾腾的。
“山上有一些珍稀树种和动物。现在又是火灾的高发期,我的工作是排查山林的火灾隐患,防止有人破坏树木,禁止周边村民进入林区放牧等等。咱领着国家的补贴,得用心干活……”侯士贤一边抹了把脸,一边真诚地说。
侯士贤今年58岁,是王屋镇原庄村的贫困户。他的儿子于五六年前因病去世。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巨大打击。他自己患有腰部疾病,走路不太利索,也不能干重活。长期的医疗支出成了这个家庭的负担。他特别想在家门口有一份稳定工作,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摘掉“穷帽子”。
从2017年开始,他被吸收为我市的生态护林员,每年领到近万元的政策性补贴,逐渐成了“有固定工作、有稳定收入的农民”。
近年来,我市立足实际,为广大贫困户“量身定做”了生态管护扶贫、林业产业扶贫、林业科技扶贫等模式,为贫困户找到适合的脱贫方式。如今在我市,像侯士贤一样被聘为护林员的有30人。
在贫困户中选聘护林员只是我市林业扶贫的一个方面。除此以外,我市还对现有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培育的杨树、核桃和侧柏等苗木进行调查摸底,在今冬明春林业造林工程中优先安排使用。对贫困户拥有的宜林地造林进行补助。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2093.7亩宜林地(2017年6月16-17日林业部门调查摸底数据),凡经验收合格后的每亩补助300元。对栽植核桃、苹果、桃树、石榴树等经济林木的,免费提供树苗。在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出不少于50人组成培训班,免费培训,掌握林果嫁接、整形修剪、施肥管理等技术。在2020年前实施的荒山造林、森林抚育等林业工程优先使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在项目招投标中把使用贫困人员作为一项加分项。
“既护好林,保护了生态,又引导发展种植业。通过这一系列林业脱贫攻坚政策的实施,使全市适宜发展林业产业的贫困村都将有明确的主导产业,林业技术得到广泛推广,以林业产业为主的贫困户将稳步实现脱贫,实现生态与扶贫双赢。”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