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洞村:扶贫路上溢芬芳
发布时间:2017-08-25 | 来源:济源网

  初秋的王屋镇桃花洞村,天空蔚蓝无垠。村口的桃花湖里,几只小野鸭在戏水;不远处的山坡上,梯田错落有致,一切显得宁静而美丽。

  8月16日至18日,记者一行三人来到桃花洞村,与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群众一同生活、一起劳动、一起见证,感受广袤大地上正在升腾的脱贫激情。

  激活人心 把龙头昂起

  “俺村的第一书记去城里跑项目了,先来村委歇歇。村里正在打造便民服务中心,有点乱……”8月16日上午,记者赶到桃花洞村时,党支部书记李有才接待了我们。

  一个村也要打造便民服务中心?来不及放下行李,记者就走进挂着“桃花洞村便民服务大厅”牌子的室内,只见墙上张贴着各项制度,工作台面也已安装到位,还真像那么回事!

  “市纪委的帮扶让俺村这几年的变化可不小!”李有才看着已经有模有样的便民服务中心拉开了话匣子。原来,桃花洞村曾经是省级贫困村,2011年到2013年期间村委连办公楼都没有,开个会都得在村干部家里。

  咋脱贫?先建阵地,聚人心。市纪委和桃花洞村结对帮扶后,争取资金55万元建设了村委办公楼,抓班子、带队伍,把脱贫作为党支部的重点工作,2014年就摘掉了桃花洞村的贫困“帽子”。

  “增强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和影响力,让龙头昂起来,才能带着群众脱贫致富。”市纪委派驻桃花洞村第一书记胡爱国和驻村队员原鹏风尘仆仆赶回村里,边说边从公文袋掏出一沓厚厚的资料,“我们去跑项目时又拐去市民之家,把各部门的办事指南带了回来。群众往后需要办啥事,只要来这把资料一提交,我们回城时替群众办理,不让群众跑冤枉路。”

  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给群众办实事是他们扶贫攻坚的又一有力抓手。

  “胡书记他们跟亲人一样!”来到建档立卡户连得证家中,他的妻子侯换珍连连对记者说。侯换珍去年突发脑溢血导致偏瘫,连得证有心脏病刚出院不久,这让2016年已经脱贫的这个家庭面临着二次返贫。

  “知道情况后,胡书记他们为我争取了公益护林员岗位,还带着我爱人去医院做了残疾鉴定,协调了一辆轮椅,让我们生活有了保障。”说起村里的帮扶,连得证非常感激。

  给贫困户送玉米种子、帮助贫困户卖小猪、为贫困户协调贷款……驻村第一天,记者在村里一户一户地走访,听到最多的就是第一书记和村干部办的实事。

  搬离穷窝 让贫困蜕变

  8月17日接近零点,58岁的翟道贵开着三轮车从市区一路赶到家。8月16日,他采摘了一些秋葵、辣椒、萝卜、西红柿,去市区售卖。这一趟,刨去成本,他赚了200块钱。

  “政府已经帮我住进了新房,我打算春天种植蔬菜制种,夏天去市区卖自己种的西红柿等,我是党员得带头脱贫!”翟道贵说出的话掷地有声。

  翟道贵右手残疾,老伴早年去世,儿子远赴他乡,如今和孙子相依为命。几年前,家里的土房眼看就要坍塌,他只好和孙子搬到村里狭小、黑暗的烟炕生活。

  群众的困难,村干部看在眼里。去年冬天,村干部找到他:“想不想住新房?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有扶持资金。”

  有资金支持,翟道贵从动工到搬家,用了不到4个月。住进新房好一段时间,他仍然觉得像做梦一般,不停地念叨:“党的政策好啊……”

  来到贫困户侯小闹家,她的爱人正在收拾东西,准备往新房里搬。记者注意到,除了几把木凳子和桌子,家里几乎没有像样的家具,房顶破损严重,张着几个“大口子”。

  “每逢下雨,屋顶上面用塑料布盖着,下面还得用盆接着。现在好了,有新房了。”告别破旧的土坯房,一家人干劲更足了。

  侯小闹的丈夫腿有残疾,就在家养起了种猪,前段时间产下10头小猪崽,卖了几千块钱。

  几年来,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正从根本上改善着山区贫困群众的生活面貌。“最近猪养得还好吧!搬新家了,好日子在后头呢!”临走,胡爱国仍不忘叮嘱侯小闹一家。

  修路平地 让幸福破壳

  8月18日清晨5点,伴着清脆的鸟叫声,小山村醒了。此时,贫困户侯小改已经在地里采摘了好几筐西红柿。大儿子李长东把一筐筐西红柿装上机动三轮车,准备去市场上卖。

  侯小改的丈夫早年因意外去世,没隔几年,二儿子又遇车祸落下残疾,生活至今不能自理。母子俩和早已分家的李长东又生活在一起,生活的重担都压在了他身上。

  西红柿、小辣椒、蔬菜制种,这些适合山区种植的经济作物他们都种过。但是,路成了制约他们脱贫的一个瓶颈。

  “记得前年有一次下连阴雨,往地里去的小土路泥泞不堪,三轮车出门就陷进泥里了,根本到不了地头。”李长东说,西红柿不摘就烂在地里了,他和母亲只好一筐筐把西红柿往家背。一筐西红柿少说也有五六十斤,他背了十几趟,肩头都磨得红肿起来。第二天,雨还是下,他又把西红柿一筐筐背出村才装上车。

  “现在田间的道路和村里的道路都修成平整的水泥路了,再也不怕下雨了!以后我们还要可劲儿地干啊!”生活的艰辛没有压倒这个农村汉子,他乐观的笑容一直洋溢在脸上。

  侯小改看着红彤彤的西红柿,也满脸笑容:“今年气候适宜,西红柿长势旺、结果多。目前看亩产万把斤有把握,今年也能赚上些钱了。”

  “扶贫得精准发力,解决制约群众发展的实际问题。2015年以来,我们协调相关部门修建了产业大道和各居民组之间的生活道路,建设蓄水池200方、提灌站2个,解决了全村300余亩耕地的浇水问题。2016年,我们又争取到土地整理项目资金105万元,硬化田间道路1500米,平整土地198亩,硬化排水沟1000米……”胡爱国给我们历数着桃花洞村这几年基础设施的变化。

  来到该村最高处往下看,纵横交错的水泥路像“井”字镶嵌在山野间。路,连起了村里的家家户户,夯实了群众发展产业的基础,让村里的农产品走出了山沟。

  离开时,村民们正穿行在田间忙碌劳作,西红柿惹人喜爱,小辣椒长势喜人……是的,桃花洞村“收获”的季节到了。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