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看念活脱贫经
发布时间:2017-06-06 | 来源:济源网

  “老卢,你在外打工啥样?”“小麦收完了吗?”……6月5日,市水利局驻大峪镇偏看村第一书记杨延武冒雨走访贫困群众。他们互致问候,畅所欲言,亲如一家。

  借势发展,打造“水美乡村”游

  雨中,几位村民到河边巡查刚建好的拦河坝。村民胡战军告诉记者,以前这里是废弃的河道,杂草丛生,垃圾遍地,汛期河水曾经冲毁下游的道路、桥梁。市水利局帮扶工作队经过反复考察论证,提出打造“水美乡村”的发展思路——偏看村群山环绕,偏看河穿村而过,自然风景优美,具备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

  “思路决定出路。”市水利局帮扶工作队队长王卫东说,围绕“水”字做文章,积极引导群众发展旅游特色产业。市水利局争取政策资金42万元,帮助村里建成水磨坊、石磨坊、农家乐,成功举办偏看村首届美食节,吸引游客2万余人,有效提升了偏看村的知名度。同时,市水利局还帮助村里修建了莲花池、观音泉等。目前,通过招商引资形式,投资300万元的水街、水上乐园项目正在施工。

  “我们协调交通部门,投资180万元建成偏看大桥,开通偏看村至市区的公交车,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题。”市节约用水办公室主任薛天印说,他们还先后投资155万元,对村里饮水安全管网进行改造提升,对年久失修的红卫渠进行修缮,在偏看河实施蓄水灌溉工程,增加灌溉面积200亩。

  落实政策,开展“多对一”结对帮扶

  “老胡,你孙女的生活费打卡上了。”一到贫困户胡小丰家,杨延武就对胡小丰的父亲说。原来,胡小丰与妻子结婚后,生有一儿一女,因家里贫穷,妻子几年前带着儿子走了。胡小丰将年幼的女儿托付给父母照顾,自己进城打工。如今,小女孩已经10岁了,上小学三年级。市水利局帮扶工作队队员李皆决定资助她在校期间的生活费,直至高中毕业。“我孙女很可怜,跟着我们过穷日子。非常感谢市水利局的帮助。”小女孩的奶奶聂同珍说。

  为了搞好帮扶工作,市水利局对21户贫困户进行“多对一”帮扶,帮扶贫困学生10名。对于符合农村低保、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等条件的,市水利局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政策,给予相应救助。

  同时,市水利局帮扶工作队还帮助村里成立农业合作社,流转300余亩土地,搞冬瓜种植、蔬菜大棚等,让30余名贫困群众就近就业。“通过转移就业、规模养殖、特色种植、社保兜底等多项措施,到2016年底,有12户48名贫困群众顺利脱贫。”杨延武说。

  狠抓党建,凝聚干群合力

  “进村之初,我们发现基层组织建设薄弱,党员干部发展信心不足,群众思想不稳。”薛天印说,他们利用玉川先锋课堂认真开展“三会一课”,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利用每次党员大会、群众代表大会,宣讲发展理念和思路,引导干部群众转变思想观念。

  偏看村村委会主任刘光社说,市水利局帮扶工作队组织村干部到邵原镇娲皇谷、山西司徒小镇等地参观学习,对照先进找差距,现场讨论转观念,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与此同时,帮扶工作队还先后投资8.5万元,建成“大峪镇聚沙图书室”和偏看村书画基地,开通偏看村微信公众平台,完善村部阵地和村级精神文明基地设施,改善了党员群众的活动场所条件,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观念转变干劲足。正是凭着“这一转”,偏看村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合力打造“水美乡村”,带动三产发展,提高收入。

  针对下一步的帮扶工作,市水利局负责人说,一方面,要继续与已经脱贫的群众保持密切联系,进一步巩固扶贫成果。对剩余的9户贫困户,逐户制定脱贫方案,实行“一对一”和“多对一”帮扶,使他们尽快摘下“贫困帽”。另一方面,要对该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巩固提升,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在政策范围内,加大水利项目资金投入力度,对村里河道进行治理,再修建一座拦河坝,扩大农业灌溉面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