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T0200-2222-2020-21625
- 主题分类:农业、林业、水利
- 发布机构: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时间:2020-09-21
- 撰写时间:2020-12-03
- 发文字号: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济源示范区2020年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梨林、五龙口、轵城、克井、思礼、坡头、王屋农业服务部门,局属各有关单位:
根据《河南省财政厅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下达2020年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第四批)的通知》(豫财农水〔2020〕61号)和《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0年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建设暨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济源实际,我局特制定《济源示范区2020年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20年9月21日
济源示范区2020年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河南省财政厅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下达2020年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第四批)的通知》(豫财农水〔2020〕61号)和《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0年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建设暨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济源农业生产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为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促进种植业稳产高产、节本增效和提质增效,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为载体,以镇为单位整建制创建1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示范区,通过示范带动,推进优质专用小麦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和发展产业化,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增加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
二、目标任务
(一)项目任务计划
1.建设100亩优质专用小麦试验区。
2.建设不低于10万亩的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示范区,小麦平均单产较非示范区增产5%以上。
3.示范区订单覆盖率100%。
4.示范区实现农业保险全覆盖,积极推行优质专用小麦完全成本保险。
5.示范区域内主导品种和主导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100%。
6.示范区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100%。
(二)项目进度计划
1.2020年8月—10月: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确定项目实施区域和实施任务,确定补贴品种范围;开展政策宣传、工作督导、产销对接和技术培训。
2.2020年11月—2021年2月:优质专用小麦补贴面积申报、核查、验收和公示;统防统治农药招标和发放。
3.2021年3月—5月:优质专用小麦种子补贴资金支付;召开春季麦田管理现场会,抓好麦田春季及中后期管理,提升管理水平;项目自测验收、省级验收。
4.2021年6月—7月:项目示范区收获;组织订单收购;项目总结。
三、实施内容
(一)100亩优质专用小麦试验区
在示范区域内梨林镇大许村建设一个100亩左右的优质专用小麦试验区,重点开展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试验示范展示、播量优化试验、全环节绿色高质高效集成技术试验等。
(二)1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示范区
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在梨林镇、五龙口镇、轵城镇、克井镇、思礼镇、坡头镇、王屋镇等建设不低于10万亩的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示范区。在示范区内,开展单品种规模连片种植,推行标准化生产和订单生产,实现订单全覆盖。按照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病虫害绿色防控、统一机械化收获的“五统一”技术路线,重点推广小麦的标准化播种、宽幅匀播、测土配方施肥、氮肥后移、节水灌溉、减肥减药、病虫害统一绿色防控等技术。
(三)建立完善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联合体
以发展优质专用小麦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龙头,以优质专用小麦产、供、销为纽带,联合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用粮企业、农资、金融保险、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机构和组织,组建2—3个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联合体。通过联合体的牵引带动作用,整合各方资源,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稳定产销关系,探索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子和新模式。
(四)主推技术
1.主推品种
选用丰产潜力大、适播期长、稳产性好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主推新麦26、丰德存麦5号、郑麦366、师栾02—1、存麦21等品种。
2.主推技术
主要推广优良品种应用、秸秆还田、标准化播种、宽幅匀播、测土配方施肥、氮肥后移、节水灌溉、减肥减药、病虫害统一绿色防控集成配套栽培技术。
四、资金投入概算
(一)项目总投入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入400万元,来源于中央财政。
(二)资金用途
项目资金主要用于统一供种、统防统治等所需的物化补贴、社会化服务补贴、技术指导服务、标牌制作、观摩验收等。
1.100亩试验区:计划投入资金5万元。重点用于试验用地补贴,种子、农药、化肥等物化补贴,机耕、机耙、机种、机防、机收等社会化服务补贴。
2.1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示范区:计划投入资金390万元。
(1)种子补贴:计划投入资金250万元,重点用于1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示范区的种子补贴,将基地的建设任务分解到各镇,农业农村局制定补贴方案、补贴品种范围和验收办法,根据各镇实际完成面积将补贴资金按面积分配到各种植户,通过财政一卡通系统发放。
补贴办法及程序:①补贴条件:申报单位(种植户)的种植地块位于项目划定的实施区域;种植的小麦品种被列入2020年济源示范区优质专用小麦补贴品种范围;单品种集中连片种植;土地承包面积不低于100亩;能够提供购种发票、种子合格证书、检疫证明、种子来源证明、供种单位资质证明等;能够提供优质专用小麦订单回收合同或种子繁育合同。②申报程序:示范区优质专用小麦种植户,按照“自愿、公平、公开、择优”的原则,符合申报条件的,由申报单位向所在镇报名申请。③审核验收:示范区各镇负责对申报资料进行初审,初审合格后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公示无异议后报送示范区农业农村局,农业农村局负责对各镇的申报材料进行复审,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实地抽查验收,验收合格后出具验收报告。④资金发放:农业农村局根据示范区各镇实际完成面积确定补贴标准,各镇按照相关程序对申报单位、申报面积及补贴金额进行公示,农业农村局在济源农业信息网进行公示,公示期均不少于7天,公示结束后通过财政一卡通系统发放补贴资金。
(2)统防统治物化补贴:计划投入资金140万元,采取政府招标的方式,采购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示范区统防统治所需农药物资,主要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为主的重大病虫害,按实际完成面积逐户发放。
3.会议观摩及技术推广服务:计划投入资金5万元,重点用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指导服务、会议观摩、评比验收、技术资料、标牌制作等。
五、项目实施预期效益:
(一)经济效益:示范区优质专用小麦每亩实现节本增效50元,总经济效益可实现500万元。
(二)社会效益:项目实施后可带动周边农民积极发展优质专用小麦,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不断提高农业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提升农产品质量和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小麦大面积均衡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
(三)生态效益:通过项目的实施,可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施药水平,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次数和用量,减少环境污染,生态效益十分明显。
六、组织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示范区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安排;示范区农业农村局成立项目实施小组和技术指导组,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和技术指导。项目区各镇成立镇级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各自辖区内项目建设的管理、督导和协调工作。
(二)加强技术指导服务。技术指导组负责制定技术方案、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结合百名科技人员包百村行动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采取技术人员包镇、包村、包户的方式,指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落实配套栽培技术。在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组织开展现场观摩、技术培训、现场指导、技术资料发放等,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技术保障。
(三)加强档案管理和资金监管。建立并完善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工作档案,及时将有关的文件、方案、记录、图片资料、测产结果和工作总结等归档立案,促进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创建有序开展。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建立项目资金台账,规范管理办法,严格使用范围,落实监管责任,实行专户专账、专用管理,确保项目资金使用规范、安全。
(四)广泛宣传发动,扩大示范效益。在项目实施进程中,要利用会议、电视、广播和行政推进体系、技术推广体系等多种宣传媒体和宣传渠道,把实施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具体措施及技术要求等,宣传到每个农户,达到家喻户晓。在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组织开展观摩会、现场会等形式,用农民身边看得见学得会的示范典型,培训农民,引导农民,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努力提高优质专用小麦基地建设水平。
(五)强化督导检查和验收。领导小组要进一步强化项目重大事项会商决策、管理和督导等工作,适时开展督导、检查、和现场观摩评比等活动。项目实施完成后,组织农业专家进行考核验收。
附件:1.济源示范区2020年优质专用小麦补贴品种名单
2.2020年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项目区各镇任务面积
3.2020年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专家技术
指导组名单
附件1
济源示范区2020年优质专用小麦补贴品种
名 单
一、补贴品种
新麦26、丰德存麦5号、郑麦366、存麦21、师栾02-1、周麦36、中麦578、博农6号、稾优5218
二、主推品种
新麦26、丰德存麦5号、郑麦366、存麦21
附件2
2020年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项目区
各镇任务面积
项目区 | 任务面积(亩) |
梨林镇 | 38000 |
五龙口镇 | 33000 |
轵城镇 | 25000 |
克井镇 | 10500 |
思礼镇 | 1700 |
坡头镇 | 1100 |
王屋镇 | 700 |
合 计 | 110000 |
附件3
2020年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专家技术指导组名单
组 长:潘进军
副组长:刘学书 孙红霞
成 员:薛龙毅 贾晴蔚 卫元军 邢帅军 邢秋生
黄文霞 李进忠 孙树卓 李 伟 张建平 张二娜 孔素娟
专家技术指导组负责制定技术方案、技术培训、生产指导,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和难题。
63